三、精准施策
针对我县贫困人口复合型致贫原因,分别采取综合类精准脱贫措施,对需要产业、就业、生态补偿项目扶持的9703名贫困人口、需要搬迁脱贫的3340名贫困人口和需要兜底保障无劳动能力的3107名贫困人口,综合运用各种政策,给予扶持和兜底,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对贫困户中有教育资助需求的1593人、医疗救助需求的446人进行政策资助,抑制返贫。
(一)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贫困人口,综合运用各类扶持政策,发展产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突出生态立县战略,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建设1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带动贫困人口发展农家乐、景区就业和特色产品营销服务,建立稳定的增收来源。二是坚持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为抓手,以产业扶贫试点县、金融扶贫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加强与省供销集团的合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推行“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重点抓好以核桃、板栗为主的林果产业,抓好以食用菌、猪苓、天麻、五味子为主的药菌产业,抓好以大鲵、鳟鱼、冷水鱼为主的特色养殖产业,抓好以魔芋、有机稻米、五味子、猕猴桃等为主的有机农产品种植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土地流转、入股经营、就地打工等,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发展,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三是创新发展和营销模式。鼓励各村成立专业协会或农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将财政扶贫资金和房屋、土地和林权等入股参与经营,通过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促进群众增收。(牵头部门:旅游局、农业局、扶贫局;参与单位:县财政局、发改局、林业局、各镇人民政府)
(二)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全力推进避灾扶贫搬迁和易地搬迁工程,实现“应搬尽搬”。一是定好搬迁对象。对地处深山、地质灾害洪涝频发区,地方病严重,就地脱贫难度大、成本高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的原则和梯次安置、差别化扶持的办法,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帮助改善居住条件和发展环境。二是整合各类资金。以中央资金为引导,加大资金统筹和整合力度,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腾退复垦、保障房建设和土坯房改造等政策,建立脱贫开发投融资平台,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共同推动搬迁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积极整合发改、财政、人社、住建、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教育、卫生、电力、交通等部门资金,集中用于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扶贫培训、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社会保障等政策,拓宽移民就业渠道,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同时,探索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安置房屋和土地安置异地搬迁户,实行“大集中、小分散”的安置模式,优先安排贫困村、贫困户分散安置指标,对特困户住房实行“交钥匙”工程,确保特困群众优先享受移民搬迁政策。2018年底,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移民搬迁1010户3340人,基本解决我县农村贫困群众的安居问题。(牵头部门:县安置办、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参与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电力局、各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坚持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有效结合,积极推进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强水源涵养区、旅游示范村、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的生态建设,发展山林经济,打响生态品牌,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贫困群众因生态而富。一是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依托天保工程和长防工程,完成造林4.5万亩,完成公益林建设12万亩,森林管护306万亩,及时兑现226.03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用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适当用于脱贫攻坚。二是组织贫困户对坡度大于25°以的耕地、基本农田退耕还林,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发展贫困户为主的护林员队伍,依靠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护林管护工资提高群众收入。(责任部门: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参与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四)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一批。到2018年底,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创业服务,确保全县1355户贫困户4576名富裕劳动力全部转移就业脱贫。对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免试免费、宽进严出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业合作社领头人。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乡村旅游、互助资金业务、专业合作组织管理、手工艺技能、转移就业创业技能等各类培训,做到“应训尽训”,促进劳务输出从“体力劳动”型向“专项技能”型转变,提高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依托省、市、县职业院校资源,立足沿海发达省份的市场用工需求,集中在务工比较多的地区,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定订单定向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对贫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实施农民创业示范工程。积极开发保洁员、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开发爱心工作岗位,实现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就业脱贫。(牵头部门:县人社局;参与单位:县教体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局、县工业园区,各镇人民政府)
(五)加强教育资助脱贫一批。全面实施教育保障工程,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保留的村小学及教学点,特别是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及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对达到1000人以上的搬迁安置社区,优先安排新建或改建公办幼儿园;在实施15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的基础上,摸清全县贫困家庭大学生、中高职学生和高中学生底数,健全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体系,通过落实中省对贫困家庭学前一年及义务阶段学生生活补贴,高中、职中学生免学费、书费,高中贫困学生助学金、中职助学金、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政策,从根本上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到2018年底,通过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900人次,政府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390名,救助贫困家庭两后生300名,资助贫困家庭高中在校生1205人,解决因学致贫问题。(牵头部门:县教体局;参与单位:县扶贫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团县委、县总工会、县残联、县妇联、各镇人民政府)
(六)健康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巩固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网络,落实好中省订单向医学本科生、全科医生培养政策,巩固一体化医疗模式,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巩固完善针对贫困人口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对大病慢病致贫、返贫等对象的医疗救助力度,对建档立卡的五保户、低保户、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政府资助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对符合中、省规定的22种特殊大病在省、市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助先按普通疾病比例补助,后续再对自付部分进行二次补助和临时救助,使其补助比例达到70%以上。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力度,五保、低保户在县内住院治疗的,按100%报销。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孕产妇优生健康免费检查、适龄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等公共卫生服务倾斜力度,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牵头部门:县卫生局;参与单位: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各镇人民政府)
(七)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2016年起,全县实行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两线合一”,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加强低保对象分类管理,按照因残因病因灾类别精准识别低保对象,将符合享受五保、低保政策的贫困户,按条件和程序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没有收入来源的贫困低保对象予以重点保障,充分利用民政、医保、社保、残联等补贴资助政策,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低保户,做好产业建设、本地务工等综合措施扶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贫补助力度,确保特殊困难群众精准兜底。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活动,加大扶持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到2018年底,全县“五险”参保率达到100%,兜底解决3107名贫困群众脱贫。(牵头部门: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参与单位:县人社局、县扶贫局、县财政局、县残联、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