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宁陕县委安排县政协主抓全县大鲵产业。县政协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带领政协机关干部和县上相关职能部门,搞调研、定规划、抓落实,对大鲵产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此把我们包抓大鲵产业的做法和体会做一汇报,与大家交流,以求取得共识,并引起相关部门关注,形成合力,推动宁陕及全市大鲵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开辟新的增收门路。
一、对宁陕县情和大鲵产业的再认识
宁陕山高水长耕地少,传统农业条件较差,难有大的作为。宁陕山林多,溪流多,生态好,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优势明显,在全县上下多年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客观上讲,生态旅游带动了部分区域的部分农民增收,林下经济的主要项目食用菌趋于饱和,呈现萎缩下滑趋势,急需寻找和培育新的产业,促进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2000年前后,我县开始探索人工养殖大鲵。现已掌握人工繁育技术,企业化养殖和农户家庭化养殖均有发展。宁陕养殖大鲵有四个特点和优势。一是资源利用好。合理利用山区自然优势,生态环保可持续,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我县养殖大鲵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沟溪有300多条,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20条,水质清澈污染极小;温度、海拔高度适宜,自然河流多年平均水温
宁陕山水生态好,是秦岭大鲵的重要原产地。发展大鲵产业契合我县“生态立县”战略,是对生态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大鲵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是生态环境的指示剂,因而发展大鲵必须保护好环境。大鲵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利于宁陕长远、可持续发展。大鲵产业经济效益好,是宁陕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二、包抓大鲵产业所做的主要工作
我们3013年主抓大鲵产业,主要做了六项工作。一是调查研究,制定了全县大鲵产业发展规划。县政协组织调研组,对全县水资源状况、大鲵养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制定全县大鲵发展规划,指导产业有序发展。二是外出考察学习,完善我县发展思路。政协领导带队,到产业发展领先的浙江义乌、湖南张家界和邻近的汉中留坝考察学习,明确我县产业定位为主攻种苗繁育,兼顾商品鲵养殖。三是从宁陕实际出发,组织技术力量编写针对宁陕地域特点、符合宁陕养殖需求的大鲵养殖实用技术手册,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四是组织培训,普及养殖技术,提振发展信心;五是抓好养殖示范点,帮扶建设集繁育、养殖、观赏、科普于一体大鲵养殖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发展。六是代政府起草扶持大鲵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由政府审定下发执行。
2013年底,宁陕共有大鲵驯养繁殖场66家,商品大鲵养殖户344户,大鲵总量15万尾,大鲵幼苗5万尾。在全国大鲵行业不振的大背景下,我县小有发展,亦属不易。
三、宁陕大鲵产业前景美好充满希望
2012年以来,大鲵价格大幅下降。一些散养户退出了养殖市场,繁育户也面临种苗销售困难。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市场回暖的迹象。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坚信养殖大鲵前景看好。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是大鲵的科研、观赏价值高。 大鲵所代表的两栖类是鱼类和爬行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有古老的“活化石”之称,是现代生存两栖类中最大的种类,其结构又比较原始,是极好的试验材料。因此,大鲵不仅是我国特产的珍贵稀有动物,而且对于研究动物的进化和地理分布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科学价值。大鲵作为观赏动物历来为人民所喜爱,可使家庭、公园、动物园和游览区增添新奇色彩。
二是大鲵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高。食用大鲵具有帮助细胞的DNA生物合成和人体蛋白质合成,促进人体生理活性,增进食欲,改善人体细胞代谢水平,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病能力等一系列作用,被誉为水中“活人参”。大鲵肌肉蛋白含有1 7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大鲵皮肤含有41%一61.3%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人体祛皱美容护肤品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鲵脂肪和肝脏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搭配极为合理的复合脂肪。大鲵肌肉和肝脏含有丰富的金属硫蛋白(MT),它是体内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的一种蛋白质,激发机体免疫功能,显著增强机体防痛、抗癌和抑止其他各种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鲵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寿、滋补养颜的功效,被称为“水中人参”、美食“奢侈品”,在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被视为名贵补品。大鲵药用在《本草经集注》、《本草拾遗》药典中有“治痴疾、治斑疾”的描述。据资料介绍,大鲵肉可以有效地治疗贫血、霍乱、痢疾、发冷、血经等症,同时具有补溢疗虚、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癌健体等特殊用途。皮粉拌桐油可以治疗烧伤、烫伤,尤其是对面部的烧烫伤的治疗不留疤痕更显神奇无比,可谓伤科的灵丹妙药。其胆汁可以解热明目,胃可治小孩消化不良,皮肤分泌的粘液可预防麻风病等。现代医学研究分析,大鲵营养成分二十碳五稀酸(EPA)能清除人体内氧自由基及一些重金属离子,可以防癌治癌;二十二碳六稀酸(DHA)具有增强记忆与思维能力、提高智力等显著作用;金属硫蛋白(MT)可清除人体内自由基和过量重金属离子,从而能起到调节人体微循环,预防重金属中毒,延缓衰老的作用,并能用于老年痴呆和癌症的辅助治疗。大鲵皮、脂肪、胃、血及腺体分泌物均有较高药用价值,是水中“软黄金”。
三是大鲵具有人文价值。大鲵一般寿命50至60年,有说能生存达80至100年。《西泽补遗》《鲵志》中记载有大鲵为“送子鱼”和“长寿鱼”的民间典故。相传武陵山区澧水源头,四周都是悬崖峭壁,没有人烟。一位老者为逃避战乱偕妻来到此,因身体虚弱又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正准备投渊自尽时,却发现水中一群生有四条腿、叫声酷似婴儿的鱼在游。老者钓了几尾煮来充饥,其肉鲜味美。老者吃了后精神焕发,苍白的头发不久变黑了。其妻吃过后也年轻了许多,皮肤嫩滑。送子鱼和长寿鱼也因此得名。蜀中道士此间寻药来此,遇到老者向他讨了一碗汤。喝完后顿觉身轻体健,一道霞光闪过,眼前出现了两尾大鲵鱼头尾相交的场面,惊讶的道士忙问老者缘由,老者介绍了自己的离奇经历。道士听完后到深渊一探究竟,领悟了阴阳变化的玄机,创建了太极图,并把这种鱼取名为鲵,意为“送子鱼”“长寿鱼”。由此得出大鲵与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总之,大鲵科研、观赏、营养、药用、人文价值高,价格理性回归到合理区间,大鲵消费将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市场需求很大。大鲵繁育地域性强,受海拔、水温、水质限制,全国范围内能够繁育的区域不多,宁陕及全市县区是秦岭优质适生区,具有区位优势。
目前,大鲵价格低迷,销售遭遇“瓶颈”,抑制了鲵农养殖积极性。换一个角度思考,低迷期也是进入养殖行业的机遇期。我县正在筹划,准备新上一个大鲵速冻分割加工项目,开发大鲵产品,拓展国内市场乃至出口创汇。大鲵人均占有量极低,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巨大。只要加大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我县大鲵产业必将春暖花开,迅速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