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新任务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执行好各项规定、反对“四风”,以及各地抓制度、转作风规定的依次出台,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反对“四风”问题,不是一蹴而就。而,贵在抓好落实,这亦是当前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一、领导抓、抓领导

领导抓,就是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强大工作合力。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要有敢抓、敢管、敢处置、敢负责的魄力与精神。要带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等要求,在工作中,带头执行制度,带头落实任务,带头服务群众,以强有力的感召力担当责任、勇挑重担,执行好制度,落实好工作任务。

抓领导, 就是要夯实责任问题,工作落实问题只不是喊口号,抓领导就要求领导务实创新、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各项规定,在具体工作中和生活上自觉抵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尽管党中央三令五申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两个务必”,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利,比阔气、讲排场、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然而,“四风”问题或多或少存在,如,一些领导干部追求享受,喜好阔绰、奢侈浪费,在吃喝上不算经济账,不算家庭账,忘记历史,错误认为面子、排场实乃自我尊严,攀比是提升和炫耀自我的武器和法宝,堂而皇之称之为,工作之需、盛情难却、不便回绝等等,还有一些领导生活奢侈,住豪店,开好车,带名表,穿名牌,抽名烟,喝名酒,认为以此可以显示其风度和气派。甚至一些干部人关系呈现出庸俗化,还以其特殊的地位刻意交朋友、称兄道弟,以此敛财、谋利,相互利用,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可见,这些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价值观等发生了巨变,官民不平等思想及其严重,既严重影响了社会,又损害了党员的整体形象。

国外,苏联解体的教训很值得中国人深思。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就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空谈、高谈阔论,更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抗日战争时期,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得知自己和同志们吃的不一样的饭,而聂荣臻却与战士们同吃一样的饭时,觉得很生气。聂荣臻的这些细小事,彰显的是领导的魅力,同志关系,这也成为驱使他奉献服务于中国医疗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被誉为“白求恩”精神。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物质利益的膨胀滋长了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学习培训,空洞说教对于自以为是的干部来说是隔皮挠痒,只有坚持用制度约束、严格管理,监督好干部才可能起到提前防治的作用。

当前,为严肃管理干部,各级竞相出台多项制度,建立行业工作机制,提高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然而,过多、过空、过粗的制度成为废纸,根本无法操作,在执行上有难度,不符合实际,关键原因在没有去调查研究,没有联系本地实情与发展方向,脱离本地、本单位实际,笼统、模糊地提出要求,自然,这些制度犹如废纸,空文一般,不愿意接受监督现象,导致制度软弱乏力,更谈不上贯彻执行。

二、小事抓,抓小事

反“四风”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事情入手,循序渐进,从小事抓。

从小事抓。一方面,党中央屡屡发文,地方严抓强管,形成强大反腐势头,大到从中央领导做起,严厉惩治腐败,如大案要案,小到从具体的贺卡上严格禁止。可见,中央在反腐工作上的力度之大,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根本。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人们轻视周围的小善、小恶,不经意间我们会看到随手扔垃圾,随手摘花草,随手关灯,随意谩骂等等,这些细节,这些小事长此以往,将会演变成“大事”,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危害社会发展。忽视小事,又怎么能做好大事呢。

抓小事。小事反映大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坚持抓小、抓早、抓预防,才能从严管理干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央重视细枝末节问题,保证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生活中上、工作中里的“细节”彰显个人内心与本质。点滴小事会逐渐侵蚀干部的清廉意识宗旨意识,还会远离群众。

当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深挖毒瘤,群众叫好,干部安全。坚持反对“四风”要持之以恒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实施意见”,市委狠刹“五股歪风”和县委“十项规定”等要求,要心存敬畏,严格自律,自觉守法,相互监督,齐抓共管。要严防漏洞,合理而有效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