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谭海波 何源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老了还能住上楼房,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度过余生。”入住宁陕县四亩地镇祥和小区搬迁安置点后,郑大福老人在送给社区的一封感谢信中写道。祥和小区搬迁安置点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理发、剃胡须、剪指甲、写春联,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令郑大福老人颇为感动。
      秦岭腹地宁陕县的搬迁安置社区,不仅让搬迁群众感受到了不同的温暖,也为他们生活带来了新的方向。该县将搬迁群众的长远发展放在心上,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号文件《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县委出台1号文件《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实施意见》,通过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搬迁群众由“村民”变“居民”,让“搬迁点”变身“新社区”。
“两个组织”明确“主心骨”
 
       “我们社区党支部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公共服务、就业咨询和文明新风的塑造。”在宁陕县三星三期安置社区的党员大会上,搬迁安置点成立了党支部,并选出了党支部书记。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周景飞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说道。
       “十二五”以来,宁陕县建成搬迁安置点40个,累计搬迁8113户2.2万人。结合实际情况,该县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理顺搬迁社区党组织关系,在城关幸福、三星和江口新庄3个安置点成立党小组,分别纳入所属地党支部管理。比照村党支部标准配置,党小组组长兼任当地村(社区)党支部支委。而在宁陕县其余37个安置点,该县将党员搬迁对象归口安置地所属村(社区)党组织统一管理。目前,全县已经有13个安置社区成立了党小组和社区管理机构,并成立了业主委员会。
       “安置社区委员会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和要求,配合乡镇、村委会(居委会)落实各项措施,在新庄安置社区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实现科学管理。”在江口回族镇新庄安置社区,《安置社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该社区的居委会的职责和管理办法。
        新庄安置社区是以打造“新环境、新产业、新服务、新民风、新生活”的“五新型”社区,逐步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基础,以社会组织为支点,以民生政策落实为保障的服务体系。
        和新庄安置社区一样,宁陕县健全社区自治组织,跨镇和跨村安置点成立业主委员会,村内安置点成立搬迁居民小组,分别纳入安置点所属地村(社区)委员会进行管理;县城回购房、跨镇跨村分散安置的搬迁户就近纳入安置地所属村(居)民小组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两个组织”,让搬迁安置社区的居民有了“主心骨”,完善管理服务机制,让社区健康有序发展。
       以“两个组织”为核心,该县建立健全“村(社区)委会+业主委员会(小组长)+楼(院)长”的纵向网格化管理模式,楼房化安置的每栋楼(或每个单元)设立1名楼长,院落化安置的明确1名院长进行管理。推进社区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完善村(社区)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安置点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按照相关程序及时讨论决定涉及安置点公共事务,制定居民文明公约,有序引导搬迁群众全程参与村(社区)民自治事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五小产业”拓宽“增收路”
 
       “新楼房宽敞明亮,又在小区周边给我们划分了一分菜园地,我们吃住的问题就都解决啦!”2月19日下午,筒车湾镇胶州小区搬迁安置点的群众兴致勃勃,安置点正在为他们划分“安心菜园”。
        胶州小区集中安置点目前共有易地搬迁户149户468人,大多都是勤劳的庄稼人,蔬菜都是自给自足,从没短缺过。现在搬入新居,但没了菜地种菜,添了一大笔新的支出,很多农户心里产生了负担。
       经征询搬迁户意见后,筒车湾镇便统一租赁土地建设“安心菜园”,以抽签形式划分到户,住户自主栽培和管理,同时制定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理和要求。“小菜园”让搬迁户吃上自己种的放心菜,减少买菜支出,间接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这是宁陕县为搬迁安置群众找到的新路子之一。该县开展小菜园、小养殖、小客服、小修理、小超市“五小”贴心服务,通过修建菜园、建立养殖点、提供生活指导和代办服务、鼓励创办维修点、开办便民超市等举措,打开群众就业和产业发展的新渠道,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让群众在社区生活和服务中获得收入并稳定的生活。
       通过因地制宜创造发展契机,以“五小产业”拓宽搬迁群众的“增收路”。在此基础上,该县不断激发社区经济发展,将安置点门面资源和闲置房屋,支持市场主体和搬迁群众发展房屋租赁、家政服务、商品经销、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家庭餐饮、美容美发、托老托幼、文化娱乐、社区医疗、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产业。同时,扶持社区群众自主创业,精准实施就业服务,落实减税降费、资金奖补、创业贷款等政策,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等服务,组建社区劳务公司,促进项目劳务分包,精准抓好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
      “去年在政府的帮扶下,脱贫了,今年还要好好干,把日子过得更好。”2月15日,江口回族镇竹山村三岭组的邓锡珍回到了所就职的新庄安置社区欧西克电子厂,不过,今年进入厂区都需要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测量体温、戴口罩等程序,才能上岗工作。
       据了解,坐落于新庄安置社区的陕西欧西克电子有限公司,是江口回族镇引进的一家研发生产高压陶瓷电容系列产品的民营企业,已稳定提供就业岗位64个,解决了和邓锡珍一样的扶贫搬迁群众的就近就业增收问题。
       该县还通过大力招商引资,鼓励返乡创业,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确保每个搬迁安置点都有一个社区工厂或加工点,同时制定物流补贴、稳岗补贴、带贫益贫奖补办法,促进新社区工厂达产达效。
       除了发展社区工厂,围绕易地搬迁安置点,该县选择周边至少培育1个龙头企业(合作社),建成1个产业园区,结合“十百千”工程,探索“市场主体+搬迁户”经营模式,推进土地山林股份合作、资产量化保底分红,对有流转价值的搬迁户耕地、林地、腾退复垦宅基地“三块地”和收归集体的连体房,用于支持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经营。据悉,2020年,该县将围绕四亩地社区、梅子子午社区、筒车湾社区等社区建设11个易地搬迁产业示范园区。
 
“一个配套”保障“全服务”
 
      “以前大家都形象地把这叫做‘烂柴湾’,周边也只零散的住了七八户村民,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后,房子越盖越多,住户也越来越多,随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烂柴湾’变成了美丽的兰草湾。”在梅子镇子午社区,老住户王远成见证了集镇的美好变迁。
       原本只居住了8户群众的梅子镇子午河畔,在近几年搬迁安置社区的逐步建成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子午社区先后安置了水库移民、“十二五”搬迁户、“十三五”搬迁户,人口规模达到了347户1280人。
       随着该社区大力推进配套设施建设,镇卫生院、学校、银行等职能单位相继迁入,成立了环卫公司,集镇社区工厂建成投产,“天眼工程”投入使用,一个职能完备、设施齐全、管理有序的现代化移民安置社区正式建成。
       梅子镇子午社区的演变是宁陕县新型搬迁安置社区发展的缩影。宁陕县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为搬迁安置社区打造一个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让社区群众获得全面服务,提高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该县在全县各个社区发动搬迁群众民主决策,制定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住宅专项维修基金收缴管理办法和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组建小区服务管理机构或引进物业公司提供市场化物业服务。
       该县不断完善安置点综合服务、党员活动、图书阅览、老年日间照料等公共服务功能,不断补齐全县社区的水、电、路、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短板,合理配建停车场(充电桩)、文体健身广场、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重点做好安置点污水、垃圾处理和社区环境提升工程,服务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全面落实教育、医疗和生活服务,保障儿童就近入学入园,利用搬迁安置点门面房,实施“养育未来”整县推进项目,实现有养育未来需求、养育规模符合标准的安置点全覆盖。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做好搬迁群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该县还夯实社区平安保障机制,推进安置点视频监控全覆盖,对有条件的安置点设置警务室,建设品牌人民调解室,推动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深入推进新民风建设,深化“一教二奖三评四罚”措施,夯实“一约四会”制度,倡导文明新风。开展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民俗活动,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原文链接:http://sjk.akxw.cn/epaper/read.do?m=i&iid=445&eid=2970&sid=20313&idate=1_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