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是宁陕县皇冠镇的一个小村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说它大,是因为一个村儿就是整整一条沟。从沟口崎岖蜿蜒的小道进去,人家便散落在河沟两岸的河谷里,一直绵延数十里,一直漫入那浩渺的原始森林;说它小,一个村里也不过60余户人家,隔岸而居,鸡犬相闻,时光便这样慢慢的走到了现在。
        我与朝阳沟结缘是在十五年前。那时候的宁陕县刚刚历经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惨烈的灾情过后百废待兴。在县妇联多方努力之后一个来自香港NGO组织的灾后援助项目被确定在了这个村子。我作为项目的执行方负责人开始一路跟进和参与,没想到就这样和朝阳沟结下了不解之缘。
        站在今天的朝阳沟,陌生的人是无法想象它曾经的样子的。偏远贫瘠,交通不便,每每提到这个地名儿都只能摇摇头。一条镶嵌在险峻深山里的土路是村子与外界唯一的通道,遇到雨季和寒冬就极难通行。当我在那年的深冬里历经几次险情终于乘车抵达村里的时候,心底确实是充溢着几分畏难和排斥情绪的。但很快,这个村子就给了我许多不一样的惊喜,让我一步步融入其中,并深深的爱上了这里。
        村里人极好。那一任的支书姓张,性格谦和沉稳,因腿部受过伤,行走都有些受限,仍一家一户不厌其烦的带着我们走访。村主任是个极憨厚的汉子,我们一到村,他再忙都放下手中的活儿,与我们一遍遍商定项目的各个细节。我们想要做的主题是将农村妇女的能力发展融入灾后重建项目之中,村子里的妇女们就一步步被发动起来。从嗫喏的躲在灶台背后到走出家门参加活动,从局促地捂着脸到在妇女小组里流利的发言,从推选妇女骨干到举办村子里历史上第一次文艺联欢会,这个沉寂偏僻的小山村忽然间就活泛起来了。三年的时光里,我走遍了村里的沟沟卯卯,也见证了这个村和村里人的那一段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变迁历程。看,丁大姐谦和细致,当上了妇女主任;张大姐聪慧利落,成了小组的妇女骨干;凤二嫂爱唱爱跳能说会道,文艺活动就由她来牵头。被冲毁的大桥新建起来了,损毁的土坯房修复了,秧歌队、广场舞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丰富的土特产随着互联网的一步步发展开始走出大山,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那些日子仿佛村里的小溪般哗啦啦唱着歌就流过了。虽然艰苦却也散发着独一味儿的清香。仿佛还是在从丁大姐的小院里醒来的清晨,那个我被鸟儿被风儿被殷勤的狗儿唤醒的清晨,惬意的从散发着原木香的小道晨跑归来,远远瞧着大姐家的炊烟袅袅,就知道早饭又做了我最爱吃的汤洋芋四季豆。就那样自然地到厨房里盛起一大碗,完全感觉那就是自己的家一般。那种感觉直到项目的执行期结束,直到今天,依然是我心底珍存的最美好的回忆。如一缕心香,永不消散。在那以后不管我历经多少工作岗位的变化,和朝阳沟,和朝阳沟的人们的那一份情谊,从未改变过分毫。
        后来,西汉高速公路横贯皇冠镇而过,宁陕旅游业的蓬勃,让这里一下子成了宁陕最火热的地域之一。天堑变通途,朝阳村也成了香饽饽。村子被整体开发,大多数村民都搬进了镇子里的新区,宽敞洋气的两层小楼亮瞎人眼。丁大姐开了家“朝阳沟农家乐”,做的仍是拿手的土菜。娶了儿媳妇,又添了孙子,其乐融融;张大姐的超市就在镇政府对面,琳琅满目,客流如织;凤嫂子自然不落人后,不仅广场舞照跳,秧歌照扭,二嫂子饭馆的名气已经让许多省城人都慕名而来。每每去到镇子里,总是被这一帮热情的姐妹们拉着进屋。看着她们洋溢着幸福的脸庞,看着她们比我家还先进时尚许多的新房,心底是真心替她们开心的。一个封闭原始的小村落,一群淳朴善良的村民,还有这些渴望走出贫困实现自我价值的姐妹们,在飞速发展的这个最好的时代里,迎来了她们做梦都没想到过的发展契机。她们赶上了好政策,抓住了机遇,用自己的勤劳与坚韧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这是时代之幸,更是民生之福。
        前些日子,凤二嫂带着她自己创作的群口快板《二嫂子夸宁陕》和村里的姐妹们来县城演出。那飒爽的阵势,哪里还能想象出这是当年那一群躲在灶台后面不敢说话的村姑子?我情不自禁地带头叫了一声好。从台上一下来,姐妹们围着我就开始给我各种的“显摆”。东家的儿子考上大学啦,西家的闺女出嫁啦,二虎家竟然买了一辆大奔,李妮儿没来参加演出是因为去新马泰旅游啦。我被嚷嚷得脑瓜疼,赶紧说:这么多的好事儿我一时半会儿也记不住啊。二嫂子,看你微信里说家里饭馆儿又开发了新菜,这个周末就去你家尝尝鲜慢慢聊,你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