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当上了生态护林员,我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今年仅靠护林员一项就让我家增收了7000元。”现年50岁的宁陕县筒车湾镇油坊坪村民张康武介绍说,他还种植了2.25亩的天麻,当年各项收入达到2.8万余元,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600元。
这只是该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案例。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作为陕西省重点林业县的宁陕县,立足生态优势,通过发展生态产业、落实生态政策、实施生态移民,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探索出了生态脱贫的“宁陕实践”。
生态产业,让群众有了发展能力
“去年我养了25箱蜂子,产了200公斤蜂糖,全部通过合作社卖出去了,挣了1万多,今年我还要再多养几箱。”日前,记者在宁陕县太山庙镇油房坪村采访时,贫困户朱清德高兴的向记者说道,通过合作社,他的200多公斤蜂蜜销售一空,率先实现了脱贫。该村共发展中蜂养殖600余箱,年产值36万余元,户均增收4000余元。
宁陕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先后编制出台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并逐村、逐户制定产业发展方案,进一步巩固提升板栗、核桃、食用菌三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林麝、梅花鹿、中蜂三大养殖产业和天麻、猪苓、魔芋三大种植产业。止目前,全县累计建设高标准核桃园11.7万亩,板栗园21万亩,林麝、梅花鹿养殖存栏量1500头,发展林下天麻、猪苓等药材9.97万亩,年发展食用菌1000万袋,年产天麻、猪苓等中药材1万余吨,生态产业覆盖全县70%以上农户和有产业发展能力全部贫困户。
在发展的同时,该县强化对产业的各种扶持,率先推行“脱贫贷”解决产业资金难题,累计放贷1.2亿元、带动2921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成立村级互助资金协会43个,滚动投放3385万元、3845户群众受益。按照“一产业一龙头企业”“一村一园区”的思路,每年整合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上,累计培育市级龙头企业6个,农林园区34个、集体经济组织70个,专业合作社219个,带动贫困户1621户6646人增收。并抓好产业链条的延伸,引进建成秦南菌业、绿宝大米、纤纤魔芋、梦阳药业、普丰药业饮片等加工企业,切实提升生态产业发展链和增加值。实施国家电子商务扶贫示范县项目,与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签定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全县60%以上的贫困村农林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销售,交易总额达1亿元。同时在常州金坛设立宁陕特产总店,从东西部协作产业扶贫延伸到消费扶贫。还组建了产业技术专家组和综合技术服务队,在领导力量和技术服务上强化支撑。
宁陕县多措并举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先后成功引进29家企业投资开发38个旅游项目,引资总额突破340亿元,并围绕五大景区辐射和带动了周边村镇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形成了依托景区就业、旅游服务创业就业、资源入股、投工投劳创收、旅游商品销售增收等多种脱贫致富路径,形成了全域开发的“蒿沟模式”,社区性开发的“皇冠模式”,协会+农户的“元潭模式”,股份制开发的“漫沟模式”、景区依托型的“七里模式”,按照“山上建景区、山下建社区”的思路,通过景区开发运营带动群众就业创业,被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作为全国七大旅游扶贫典型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生态政策,让群众有了增收渠道
四亩地镇严家坪村32户农民通过林地入股,组建罗家沟板栗合作社,累计发展板栗园1350亩,入股社员106人,其中入股的贫困户12户41人,参加合作社生产劳动的贫困户15户46人。
2017年,罗家沟板栗合作社将板栗园的林地经营权流转给宁陕县林之语农林工程有限公司,期限为20年,由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入股社员可以按股获得林地经营权流转分红,还可到园区务工增收。在合作社的分红大会上,入股社员每户平均分红3000余元。
宁陕持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将306.2万亩集体林地确权到户,累计开展林权抵押面积达3.17万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337万元。积极探索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开展公益林预收益抵押融资,累计流转林地85万亩,总交易额达7亿余元,发放了全省首批公益林预收益抵押贷款180万元。通过明确产权、承包到户,贫困户以林业资产入股分红、融资收益、流转收益等方式增加资产性收入,覆盖贫困户742户1626人,年人均增收510元。
该县以镇村为单位,组建林业合作社40家和林业工程队15个,每年重点生态工程优先采购合作社产品服务,聘用贫困劳动力占比达到40%以上。2017年,全县共实施森林抚育、造林绿化等工程项目,直接带动3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2018年实施森林抚育项目1万亩,覆盖5个村8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200元。
自2016年开始,宁陕落实生态政策,在全国贫困县中第一个用县本级财政投入生态补偿,当年安排资金650万元,将65万亩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亩5元提高到15元,与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持平。2018年,全县兑现国、省两级生态补偿资金2978.42万元,受益农户8586户,其中贫困户2719户,贫困农户户均补偿资金达到1413元。
生态宜居,让群众实现安家乐业
“以前都没想过住楼房,住社区,这下好了,能住进这么干净宽敞的新房子,以后务工赚钱更有干劲,更有底气了,正是老话说的,安居才能乐业啊!”9月21日,在中秋节前夕,搬进新居的龙王镇河坪村贫困户熊宗国看着新房难掩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道。当日,来自该镇60余户贫困户与熊宗国一样,都搬进了新房。
脱贫攻坚中,宁陕县对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群众实施搬迁,从根本上改变生存和发展条件。该县2016年建设集中安置社区14个,安置贫困户584户1776人,实施危房改造366户,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2017-2018年共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社区24个,计划扶贫类搬迁1834户5698人,目前建成并入住2个,主体完工15个,在建7个,年底前可全部达到入住条件。依托“园区+社区”建设社区工厂,县脱贫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8000平方米,建成社区工厂5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75人,逐步把搬迁群众转化为产业工人。
在实现搬出来的同时,该县对全县贫困劳动力实名登记、建档立卡、分类培训,与碧桂园、西安文理学院建立培训帮扶长效机制,今年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24期1098人。落实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培育就业扶贫基地3个,累计发放贫困劳动力创业贷款840万元,扶持贫困劳动力创业106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66人。运用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选聘832名贫困劳动力担任生态护林员,培训上岗、动态管理、一年一聘,年工资7000元;开发224个水利护河员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60名,年工资5000元。
按照既不吊高胃口,又不满足于“57”标准的思路,着眼乡村振兴,宁陕县在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上狠下功夫,力促贫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仅2018年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35亿元,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119个,完工92个,在建27个,完工率77%。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民居改造1729户,修建文化活动广场25个,7个村完成亮化工程,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6处、村级公厕40个。该县还大力推进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加强乡村治理,进一步把乡风文明建设引向深入。(文/通讯员 谭海波 李兵)
原文链接: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8-10/24/content_160210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