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辈是山里人,我是山民的孩子,大山养育了我, 那一片片贫瘠的土地上,夕阳西下,一个个被余辉拉长的身影,那便是父辈们生活的剪影。
离家在外的日子常常想起遥远的蔚蓝天宇下,宁静而古老的村庄,在四周满是青山的怀抱里,如同襁褓中的婴儿。屋顶的袅袅炊烟和牛背上牧童的悠悠笛声,山村被衬托得更加娴静。小时候常坐在父亲的肩头走在那坎坷的乡间小路上,仰望着山。一边放牛吹笛一边聆听小伙伴讲动人的故事,盼望着自己早日长大走出大山去看看。此时的父亲如家乡的山一样伟岸高大。
在梦的摇篮里,我做的最多的便是山的梦,常常想象着翻过那一座座高山外的世界。当我蹒跚学步,磕磕绊绊地摔倒在大山下的小路上时,是父亲那强有力的臂膀和关切的眼神,让我一次一次从跌倒中爬起。父亲那硬硬的胡须扎得我痒痒的,那时我会好奇地依偎在父亲的怀里:
爹,山的那边是什么?
“是天空”
天空下的呢?
“又是山”
大吗?你能带我去看看吗?
“大呀,长大后,自己去看看吧。”
于是我把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着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着长满青草绿树的大山喊起来“ 大山,你的外面是什么?”大山不语,山谷里传来我的回音……
读懂山,便读懂了父亲。
在记忆的深处,农村的日子是呆板而平淡的,农民的生活是艰苦的、劳累的。清晨,在父亲一声如响雷的吆喝声里,迎着黎明,沾着露珠,赶着牛群走向山坡,走出一道希望的风景。中午,大捆的柴火沉甸甸压在父亲的肩头,被汗水浸透的衣衫上留下一大块一大块的盐霜,在烈日当头的庄稼地里,仿佛一张纯朴的笑脸。黄昏,父亲的锄头磕起星星,月亮就带来了暮色,满身泥尘的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和着夜鸟归林的颤音,扛着那张弯钩犁铧走回村庄。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把一天的辛苦与疲劳溶进欢声笑语中,走进沉寂的梦…… 日子的辗转间,父亲的脸上被岁月的河流冲成一道道如沟如壑的皱纹,任山风入梦,任喜雨润怀,任年华在岁月中一天天老去,父亲依然,父爱依然。
读懂山,便读懂了父亲。
日月如梭。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羽翼渐丰的我长大了,终于有机会走出大山,到外面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父亲便以他山一般饱满的希望和宽容支撑着我。送我走的那天,父亲用满是老茧的手紧攥着我的手说:“孩子,去吧,别操心,家里有我。好好学习,为家乡人争气,为山里人争光……”翻过了一道道山,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向父亲挥手辞别时,此时父亲高大的身躯竟颤颤巍巍起来,那深邃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背影远去,山梁上如雕像般久久不愿离去的身躯正如同那山梁一样雄伟高大,悄悄转过身,不禁潸然泪下。
读懂山,便读懂了父亲。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成年后的我更是忙于工作,一年很少回家,在每次难得团聚的时候,父亲总要拿出平时舍不得喝的酒,给我倒上一点,自己倒上满满一杯,父子俩就坐在一起天高地阔的吃起来,一起把生活的百般滋味溶进酒中,几杯下肚,父亲的脸上泛起红光,在苍白的头发下,佝偻的身影显得硬朗起来,话语中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叮咛与嘱咐…… 此时,他慈爱的目光中满含着泪花,那平日沉默少语的面容下藏着一颗为儿女牵肠挂肚的心。终于明白:山的愿望是容易满足的,当一年一度的春风抹绿了整座大山,山会因此而昂扬一个季节。父亲的愿望也是容易满足的,一年又一年的劳作,见证着父亲的满足。因为那一颗颗晶莹的汗珠,折射出他的辛勤,也折射出山里人的幸福。父亲与山就是这般的质朴。
读懂山,便读懂了父亲。
天终于黑了。静寂下来的夜空中会传来鸟儿的鸣叫,还有山间树林呼啸的风声,带来了山的气息。那是家乡秦岭山的气息,那是父亲的气息。在这气息里折射出父亲的大半辈子艰辛,大半辈子的山里的幸福……
我从山里来,是山给我支起一副生命的骨架,是父亲造就我一种性格的灵性。我怀念山那宽厚的臂膀,怀念山那结实的身躯,怀念在山里辛勤劳作的父亲,父亲固守着那块土地,耕耘着日月,浇灌着生活,山成就了父亲全部的精神家园,铸就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山,便是读父亲的目光,读父亲的气质,读父亲的博爱,读父亲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