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有贫困村40个、贫困户511313458人,分别占到行政村的56.3%和农业人口的22.6%,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党支部+X(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旅游景区、合作组织、党员干部)+贫困户”党建扶贫模式,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推动支部破难题、党员树标杆、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取得了“党建落地生根、贫困摘帽拔根”的成效,带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相关做法被市委在全市推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作出重要批示,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要求全省总结推广。

    一、注重“四个建强”,锻造坚强支部

开展“党支部+X+贫困户”精准扶贫,关键是处在脱贫攻坚最前沿的党支部。我们以“四个建强”为抓手,全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稳固。

在政治上建强,坚定党建脱贫信心。把“连心强基抓升级、党建脱贫促双赢”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鲜明主题,组织基层党支部和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要求农村党支部结合脱贫攻坚创新学习教育特色载体。栗战书主任228-29日专程来县视察指导脱贫攻坚工作,1018日与厅班子成员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听取我县工作汇报,中办87个党支部与我县40个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帮扶。我们充分发挥中央办公厅定点扶贫的政治优势加强形势教育,中央办公厅党支部点对点进行思想帮扶,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感受到巨大温暖和鼓舞,进一步树立了“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增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组织上建强,强化党建脱贫职责。以“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投资800余万元实施20个村级活动场所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在建好管好用好上下功夫,发挥发动群众的主阵地作用。按照省市政策大幅提高了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干部补贴标准,出台绩效补贴发放指导意见,把扶贫工作绩效作为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同步提升对党员干部的工作标准。倒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开展整建,落实11名党员县级领导指导帮扶,实现贫困村党组织动态达标。全面落实农村党支部对党员队伍和村级经济组织的领导责任,动员党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经济实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

在队伍上建强,充实党建脱贫力量。大力选拔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12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为40个贫困村选派了懂经营、善管理的第一书记,赋予第一书记统班子、带队伍、谋发展的具体责任,人均落实1万元办公经费和10万元发展专项经费。深化我县探索的党员群众连心工程,下发《关于从严从实推进连心工程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1800余名连心干部到贫困连心户开展承诺、践诺活动。通过整合下沉县镇村党员干部资源,强化队伍力量和智力支持,保障“党支部+X+贫困户”顺利推进。

在能力上建强,提升党建脱贫本领。针对抓党建促脱贫专题,开展了3期村支部书记专题培训。在省委农工办支持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了2期脱贫攻坚培训,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等310余人参训。选派32名优秀镇村干部赴京分别参加了国家旅游局举办的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培训班和全国工商联第十四期乡镇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精准对接合作社和党员产业大户进行授课,培训农村党员800余人次。同时,组织到村级经济发达地区接受实践锻炼,参观考察杨凌等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使党组织和党员的视野越过了大山,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全县有带富能力的党员年均增长5%

    二、探索“四种模式”,实现精准对接

开展“党支部+X+贫困户”精准扶贫,必须搭建平台、聚集要素,有效实现支部引领下的供需精准对接。我们因地制宜,创新模式,让贫困户紧密融入市场主体的产业链。

“党支部+农业园区+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由党支部牵头组织,依托全县20个农业园区建设产业基地,发展山林经济、涉水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贫困户流转土地得租金、订单生产得定金、优先务工得薪金。城关镇旬阳坝村党支部借助驻地企业秦南菌业,组织贫困户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由企业通过工厂制袋化、兜底回收,安全稳妥增加贫困户产业收入。滨海科技主动对接村党支部,免费向贫困户提供蜂箱,大力发展生态蛋鸡养殖,建立紧密供销合作关系。寨沟绿宝拓宽有机杂粮经营品类,对接4个党支部新建了4个基地,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四亩地镇严家坪村党支部引进荣庚生物建设五味子基地,流转土地100亩,企业无偿提供技术、籽种、化肥,吸纳贫困户常年在基地就业。通过支部组织、园区带动,每个省市县三级园区分别可帮助100户、50户、20户以上贫困户稳定增收。

“党支部+旅游景区+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由党支部配合38个旅游项目开发,引导贫困户围绕景区从事特色农产品种养、旅游工艺品制作和工程建设服务工作,鼓励贫困户灵活形式从事农家乐、农家宾馆、乡村客栈、农家超市等经营,协调构建互利共赢、助力脱贫的利益机制。皇冠镇朝阳社区党支部抓住海荣集团开发机遇,带领贫困劳动力承揽项目建设工程,发展猪苓2万窝、土蜂300箱,开办农家乐、农家宾馆20户,形成了三分之一依靠旅游项目就地务工、三分之一围绕旅游发展三产,三分之一依托旅游发展林下经济的格局。城关镇青龙垭村党支部与上坝河景区合作,积极吸纳景区分流的游客资源,促进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增收。广货街镇沙沟村党支部借助秦岭漂流景区,探索以贫困户为合作社主体发展乡村旅游的漫沟模式,被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