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宁陕县狠抓就业工作,致力强化技能培训,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2万多人的劳动力市场,逐步从有组织、无序迈入了自发、有序的正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业困难人群的变迁,新时期的就业难题又逐渐突显,全省年均30万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一路上升为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一、宁陕县高校毕业生现状
宁陕县人口73000余人,自2009年建立大中院校人才库以来,累计在库各类毕业生2200余人(含成人教育),而自2009年至今考出的大中专毕业生近3800余人,有1600余人在外就业(其中自主创业人数仅占2.7%)。2004年实行公开招考制度,9年间共考入行政事业单位的有700余人(含特岗教师203人,公务员60人,大学生村官70人),目前沉淀在库尚未稳定就业的毕业生有1326人(占到在库总人数的69%。其中本科及以上197人,大专782人,中专339人)。2009年至2014年全县高校毕业生参加免费就业技能培训800余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创业培训13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4%),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56人(为毕业生总数的1.4%),享受创业扶持政策3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7%)。近5年报到入库的人数分别为2009年181人,2010年265人,2011年285人,2012年306人,2013年264人(近年年均新增劳动力1600余人,每年新增高校毕业生人数占到新增劳动力人数的1/4),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登记未就业的毕业生96%以上选择了灵活就业,仅有极少一部分正在谋划创业。
二、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
从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庞大的大学生待业群体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日积月累,宏观来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高校的扩招,教育产业化,高学历人才产出与日俱增;二是全县缺少中小型和科技型企业,高学历毕业生的就业容量不大;三是供求失衡,门槛高的岗位门庭若市,门槛低的岗位无人问津。从用人单位来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也有三:一是量产的“人才”不达标,许多拿着各种高学历高文凭的应聘者,往往不能真正胜任其工作(网络笑称专科与本科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3年DOTA,一个4年DOTA);二是企业因为考虑到前一个因素,有意提高门槛,把本科生或者专科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提高到硕士博士研究生,造成了人才的高消费;三是企业觉得高校生总会以“大材小用”而自居,只留得住一时,不如聘用低学历人才来进行培养。
从大学生的视角来看,就业难的原因又是另一番风景:
1、赶考族的观念问题:“恋国考,谋铁碗”
据调查,宁陕县2000多名沉淀大学生,70%以上毕业生希望报考公务员。“行政事业单位招聘是唯一出路,搞其它的都不稳当。”“考上公务员,进了公家,吃上皇粮,这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这是这些大学生的想法,而这种思想的根源还是家庭的传统观念,被潜移默化到如今的大学生身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固化了传统的就业观念,传统观念也不乏它的正确性,全县6万余农村居民,一直以来都靠天吃饭,辛辛苦苦用多年的积蓄供出一个大学生,就是希望他们不再一辈子劳苦,进了单位,就有了生活保障,看病吃穿不愁,退休还有养老钱。老观念认为如果是去创业,风险太大,输一次就再没有翻身的机会,就算走运挣到了钱,老了还是没有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如此一来,毕业后原本还有打拼事业的心,也会在社会的环境和家人的说教下渐渐磨灭,每逢报考时节,便纷纷与那些往届的、应届的,有着共同目标的毕业生,一起演绎着百人竞岗的传奇。
2、打工族的心态问题:高不成,低不就
很多在外就业的大学生有这样一句口头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是对高校毕业后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尴尬处境的真实写照。大学生刚踏出校门,怀揣着一颗年轻的心,满满的理想抱负,先是有始无终地投简历,接着是无尽地面试,然后被以没有工作经验屡屡拒之,心理给自已贴上了不合格的标签,自信随即慢慢消失,找不到心仪、体面的公司,也不愿屈身于谦卑低下的工作环境,感觉自已的价值与社会回报不成正比,唯有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价值观能才得到满足。而用人企业一味追求利润,降低经营成本,只愿搞“人才高消费”或是聘用“熟练工”,都不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更不愿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屡战屡败也好,屡败屡战也罢,一个个初生牛犊憧憬美梦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化成了泡影。
3、创业族的瓶颈问题:缺资金,少经验
大学生创业者往往敢想敢干,冲劲十足,但明显的短板则是社会经验不足,创业过程中摔跤、犯错再所难免,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舵手,都有可能在风浪中翻船,何况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后,所有的理论完全来于书本,纸上谈兵与实战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也希望能够通过与成功企业家互动的形式来积累经验,但基本上没有这种机会,人社部门虽举办有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但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是存在区别的,任何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都没有定式,不可能因为得到成功人士的真传而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因为顿悟至理名言就可以筑堤万里。加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商业信用和盲目乐观,大学生创业很难得到社会上的资金支持,省市从08年出台了大学生创业贷款相关政策,但介于诸多原因,该项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全县累计发放创业贷款5800余万,其中大学生创业贷款仅仅191万,登记在库未就业大学生1326名,创业人数比例不足4%,享受政策比例则是更低,虽然今年来放宽了大学生创业无抵押贷款政策,但其中对担保人的限制、先创业后享受等条件,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仍然是一道相当高的门槛。
三、大学生就业需要从扶持创业角度推进
以老百姓“端铁饭碗”的观点,目前全县通过招考实现稳定就业的大学生仅占大学生报到总人数的18.4%,后续毕业生继续沉淀,这一比例将持续下降(历年招考人数与当年沉淀毕业生总数之比:2009年5.6%,2010年5.2%,2011年4.7%,2012年4.3%,2013年3.9),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打破高校毕业生这一就业困难群体越滚越大的局面。省市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包括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延长、延续完善创业就业税收政策、从事科技型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等,意在通过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宁陕县早在2009年就开始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当作推进大学生就业的首要环节来抓,但由于大学生就业困难存在诸多内在原因,加上部门协作环节相对薄弱,导致了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整体工作难以推进。
宁陕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一方面源于社会,矛盾的是两方面的原因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比如说如果人才的质量达标,市场就不会有“人才高消费”,没有“人才高消费”,就不会刺激到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如果教育事业有序发展,就不会有人才的供大于需,而人才的供大于需又导致了市场的挑剔和学生的丧志。社会层面的原因,需要宏观地调控才能慢慢转变,单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自身的原因来看,无非就是观念、资金和经验,这也就是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阻塞点。
要彻底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科学规划人事制度,完善用人机制,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多部门通力协作,形成推进大学生就业的合力。虽然政府一直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但需要一个慢长的过程,快速有效的减压办法就是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改革方向,通过政策的引导和软硬件的跟进,疏通关键阻塞点,让大学生均匀地、有序地流入各个领域,是解决目前困境的捷径。
四、以“引领计划”带动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
年初以来,宁陕县人社局对全县大学生创业就业情况展开深入调研,通过采用网络问卷、抽样访谈等多种形式获取大学生就业情况的信息和资料,以详尽的数据剖析大学生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再结合现有政策与实际条件研究解决困难的方法。目前调研工作已进入尾声,县人社局初步草拟了下一步工作的措施与方案,计划通过启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多项政策倾斜和创业服务的跟进,为大学生注入“创业动力”。“引领计划”将用四年的时间,扶持300名大学生成功实现创业,再以创业大学生和拓展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为主要渠道,带动800名大学生就业。
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以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二是巩固见习基地,拓展创业基地,用扶持政策的倾斜吸引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三是为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四是扩大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规模,加强创业后续跟踪服务。
具体的实施办法
1、提升培训质量,坚定大学生创业信念
以培训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大学生学会、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经营知识和法律意识。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好SYIB带动创业的力量,想方设法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面,邀请到真正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坐阵讲堂,通过现身说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为他们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对有意愿创业大学生重点培养其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创业素质,提升他们的创业、创造和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2、拓展两种基地,为大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增加见习岗位,延长见习时间,筹措资金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拓展社会责任感比较强、管理规范、能够持续提供见习岗位、规模较大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实习岗位,让在大学生通过到岗位上学习实践,接触社会、了解市场,从学习过程中寻找创业好的项目时机。
(宁陕县见习计划从2009年起开始实施,见习补贴专项经费年均支出20万,共提供见习岗位500余个,帮助3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累计支出经费110余万,仅2013年提供的见习岗位就有100余个,占到当年入库人数的38%,随机调查目前享受创业扶持政策的20余名创业大学生,均参加过不同岗位的见习。)
搭建创业实习平台,结合全县已初步打造成形的创业示范镇,逐步转型成为创业孵化基地。向“基地”定点倾斜扶持政策,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保障。以优惠政策鼓励已创业人员为未创业大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与岗位,帮助未创业毕业生实践所学知识、积累社会经验。通过“创业实习”,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艰辛,认清自身价值,学会找准自己的职业兴趣点,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大学生到基层实习,也将为创业示范镇带去新思路,新活力,实现旅游品牌与大学生意识双提升。
3、劳动力市场转型,向创业大学生提供贴身服务
广泛收集各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意愿,在劳动力市场中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市场信息、创业项目、实习见习、创业就业”等服务,为报到入库大学生建立自主择业专项档案,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者与毕业大学生建立信息桥梁,引导大学生以“创”带“就”,同时实现人才与市场的“产销衔接”。
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同时还通过协调财政、司法、工商、税务以及金融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对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免费提供项目评估、投资风险分析、扶持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对已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市场引导,一对一的经营理念辅导和有偿的企业形像宣传。对外地高校毕业生在县境内创业就业的,同等对待,一并给予办理就业失业登记,纳入本地免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和就业扶持范围,提供一切创业就业扶持政策。
4、创业贷款全力跟进,打破大学生创业瓶颈
资金问题是“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关键。对于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的发放,县人社、县财政及协作金融机构拟定的计划是:每年6月、10月分别举办一次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意评估,凡属5年内毕业的大学生,可预先做好项目的市场调查和其它准备工作,填写创业企划书面材料及《大学生创业创意申报表》,准备相关影像、视频资料或样品,报创意评估经办机构,评审工作将根据创意的社会实用性、技术含量、投入金额和回报预算做出公开公正的评定结果,通过审核的,可享受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创业启动资金,期限为两年,所产生的利息由人社局争取专项资金全额支付,两年到期一次性偿还,确有需要的,可申请展期一年。
对于未通过创意评估的大学生,在其筹集到原始资金并经营半年后,也可享受10万元以内的创业周转资金,同样是两年期限,政府补贴利息。自筹资金确实有困难的,由创业指导中心负责为这类大学生发布企划信息,吸引“天使投资人”,用社会的有偿原始资金启步并运营正常后,再由人社门市部提供5至8万的、两年无息的周转资金。
5、把握舆论力量,营造创业氛围
通过网络、微信、电视、平面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打造本土创业文化,让社会各界了解政府扶持创业的动态,公开透明政策的落实情况,转变老百姓的传统就业观念,以良好创业氛围带动社会舆论,营造出更好的创业环境。
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社会进步的主力,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基础服务,当然政策的扶持也只能是扶上马,送一程,要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更需要的是大学生自身找准目标、发挥特长、端正态度、提高素质,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