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群众在合作社务工。

宁陕县龙王镇干部蹚河入户开展工作。

载歌载舞搬新居。

   “累计脱贫7087户20060人,4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月23日,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在安康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小康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摘掉“穷帽子”是宁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县,是国家首批扶贫开发重点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中央办公厅定点扶贫县。国土面积367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7.4万,贫困群众占比34%,贫困历史久远、覆盖面广、程度极深、成因复杂,脱贫难度很大。

    五年攻坚,宁陕县致力“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推行“三帮三干”凝聚攻坚合力,突出党建引领精准施策,以务实成效和强大动力,打赢了这场全县脱贫摘帽的大决战。

“三帮三干” 尽锐出战

    “宁陕脱贫战线上的战友们辛苦了!”

    “很荣幸,参与过、付出过、努力过。”

……

    2月27日,宁陕县的干部们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同一件事刷了屏——宁陕县终于摘掉了“贫困县”这顶帽子!

    宁陕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作风改善,坚持三级书记抓脱贫,建立纵向有县指挥部、镇攻坚团、村作战室,横向有“八办三组五保障”责任部门的联合作战体系,探索建立“帮扶单位竭力帮、全体干部尽责帮、社会各界用情帮,领导带头干、干部扎实干、群众主动干”的“三帮三干”战脱贫机制,做到尽锐出战、苦帮苦干。

明确责任合力帮——

    每逢盛夏时节,走进宁陕县皇冠镇兴隆村的油葵农业园区,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葵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近年来,该村在各级帮扶部门的协力包帮下,打造油葵观光基地,开展休闲观光和食用油深加工,实现油葵亩均收益1000元以上,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宁陕县全面推进帮扶单位竭力帮,整合中央及省上市县92个扶贫单位包联71个村(社区),县级领导分别包联一个镇、包抓一个村、负责一项脱贫攻坚重点,71支工作队、733名工作队员、42名第一书记驻村攻坚,通过统筹用中央及省上市帮扶资源,全面做好平台搭建、联络对接、服务保障工作,主动对接政策资金项目支持,促进帮扶措施落地,形成大扶贫格局。

    同时,宁陕县夯实县级领导主抓、镇和部门主体、驻村工作队主战三大责任,落实“三级书记”抓脱贫工作机制,要求领导带头干,按照主抓一个领域、联系一个镇、包抓一个村的“三个一”工作要求,全县20余名县级领导都确定了包抓镇村,压实镇村干部和包帮干部工作责任,确保各项脱贫举措落细落实。

示范引导多方带——

    “党的政策好,没有你们这些负责任的帮扶干部,指望我们没文化摸门不到,再好的政策我们也享受不到哦。”斜峪河村的一对贫困户老人激动地对帮扶干部王欢说。该村驻村工作队长王欢为老两口解决了因病报销剩余4000多元医疗费的问题,又去合疗办为两个老人申请办理了慢病门诊卡升级,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宁陕全县党员干部与扶贫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县 1900 名干部结对帮扶7087户贫困群众,每一名包帮干部做到准确掌握户情,坚持因户施策、措施到人,帮助贫困群众解难题、找出路,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大胆创业,确保结对户如期脱贫。

    “八办两组五保障”部门负有行业扶贫牵头主抓职责和保障职责,负责制定协同攻坚政策措施,加大项目实施力度,规范资金管理使用,保质保量完成行业扶贫重点任务,力争每个行业都有亮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脱贫攻坚工作队和“八办两组五保障”部门干部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实干者,宁陕县保持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稳定,确保工作不断档、无延误。对因不适合、不胜任而召回的,追究派出单位领导责任,确保一线工作力量坚强有力。强化“八办两组五保障”部门主抓职责和保障职责,为决胜脱贫攻坚聚合力量、强化保障。

激发动力主动干——

    2013年,中央办公厅将宁陕确定为定点扶贫县,先后选派8批24名干部挂职扶贫,帮助解决了很多县域发展难题,并且在中办的大力帮扶下,宁陕被列为全省金融扶贫、兜底脱贫、旅游扶贫、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生态脱贫、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六个试点县”,加快了该县脱贫攻坚工作步伐。

    社会帮扶力量为宁陕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量。该县积极推进“社会各界用情帮”,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实现“三化”(机制化、主动化、系统化),与扶贫协作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主动建立常态化经常性联系机制,深化与中办支部联建“五帮一联两实现”、胶州“四联共建”和金坛区“五联共建”机制,定期开展对口帮扶活动,促进帮扶政策措施、资金项目落地。用好中国社会扶贫网等平台,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巾帼助脱贫”“劳模促脱贫”等工作,努力形成大扶贫格局。

    “我们就是要通过‘三帮三干’这个有力抓手,在锻炼干部作风的同时,凝聚全社会智慧,动员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说。

    通过进一步深化“三帮三干”战脱贫,宁陕县完善责任体系,督促履职尽责,形成自觉自为抓脱贫的良好局面,通过扎实工作赢得帮扶支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脱贫攻坚,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突出抓好扶贫扶志扶智工作,增强贫困群众“拔穷根、奔小康”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干群合力攻坚强大力量。

党建引领 精准施策

    “我们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强化落实‘八个一批’,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狠抓产业就业全覆盖,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强化保障措施断穷根,壮大山林经济促增收,用心织牢‘兜底网’,以‘精细化扶贫’,实现‘高质量脱贫’。”宁陕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总指挥长、县长郑红丹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陕县将工作实效积累为高质量脱贫的坚实基础,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生态扶贫,助力宁陕县绿色崛起。

突出党建引领脱贫——

    “6亩水田,1300公斤稻子收入6500元。养4头猪收入1.1万元。”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朱家湾组贫困户李名金高兴地说,多亏了村上搞的“支部+”,让他参加了农产品合作社,种的生态稻子和养的生态猪不仅有了销路,而且还卖出了好价钱。仅此两项人均增收5800多元,申请退出了贫困户,还在集镇安置点买了新房。

    李名金家的变化仅仅是该县“支部+”党建扶贫的一个缩影。宁陕县积极探索“党支部+X(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旅游景区、合作组织、党员干部)+贫困户”党建扶贫模式,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全覆盖,取得了“党建落地生根,贫困户摘帽拔根”的双赢局面,走出了党建精准扶贫的宁陕路径。

    近年来,宁陕依托全县20个农业园区建设产业基地,发展山林经济、涉水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党支部+旅游景区+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是由党支部配合38个旅游项目开发,引导贫困户围绕景区从事特色农产品种养、旅游工艺品制作和工程建设服务工作。

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陕县坚持精准施策,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围绕产业发展、安全住房、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下足“绣花功夫”。

    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十百千”工程、就业“组合拳”工程。累计培育龙头企业12个、农业园区60个、合作社212家、集体经济组织71个,吸收带动6080户贫困户,实现扶贫产业到户全覆盖。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服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7482人次、技能培训5941人次、扶持自主创业326人,开发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595个。

    坚持搬迁和危改“两手抓”,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一手抓易地搬迁“挪穷窝”,一手抓危房改造除隐患,建成搬迁安置点38个,易地扶贫搬迁2593户7307人全部入住,同步跟进就业服务,建成社区工厂21家、扶贫车间5个,19个集镇安置社区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3388人,1977户有就业能力的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现了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目标;366户危房改造任务提前两年完成。

    倾力保障民生工作,推行贫困人口看病就医报销“一站式”结算服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100%,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92.04%,大病集中救治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双线七长”责任制,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盯紧特困“两群体”,建成“一中心六区域”敬老院7所,1158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0%;对标落实低保和残疾人补贴,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生态脱贫绿色崛起——

    “走绿色脱贫之路,通过激活释放生态红利,把‘绿水青山’变成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说道。

    做优“生态+产业”,大力推动生态林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积极打造干果、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基地。引进建成核桃油加工生产线、板栗初加工等生产线。据统计,宁陕县生态产业覆盖全县11个镇90%的农户,带动贫困户5280户,带动人均增收入2000元。

    做活“生态+改革”,让农户依托改革红利增收。宁陕县率先将306.2万亩集体林地落实到户,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公益林预收益抵押贷款,完善公益林补偿机制增收。

    做实“生态+就业”,让农民在呵护绿水青山中脱贫。宁陕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吸纳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工资7200元,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3579 人次,覆盖了全县50.01%的贫困户。

    做精“生态+工程”,让农户在生态宜居中小康。新组建森林经营管理专业合作社9家,造林绿化、森林抚育等林业工程累计带动733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

做响“生态+旅游”,让农户走上旅游脱贫增收之路。悠然山、上坝河、皇冠、蒿沟等景区年均接待游客83万人次,景区运营带动了周边14个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全县农民群众每年通过景区销售农产品3600多万元,销售贫困群众农产品1100多万元;在各个景区务工就业的贫困人口910人,年人均收入6000元;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380户,解决就业2008人,其中贫困人口327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陕县累计有15227户(次)贫困户直接享受生态脱贫政策,全县有4088户贫困户依靠生态脱贫措施直接摆脱贫困,6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通过生态扶贫措施实现脱贫。

脱贫摘帽 乡村振兴

    5年攻坚,宁陕县贫困识别率100%,退出准确率100%,群众认可度99.06%,全县累计脱贫7087户20060人,4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5年攻坚,宁陕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625元增长至2019年的10141元,连续4年荣获全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县,先后三次获评全省脱贫攻坚成效综合评价“好”等次。

    5年攻坚,宁陕县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志智双扶民风焕新,昔日贫困山乡巨变,换了新颜。

基础设施大幅提升——

    “两年前,咱村这条路还是烂泥路,现在好啦,铺上水泥路了,大伙出行方便,再也不怕下雨天了。”城关镇狮子坝村张大爷脸上洋溢着笑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宁陕县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一大亮点。脱贫攻坚以来,宁陕县初步实现了由贫困落后到基本完善的大转变。该县累计投资9.74亿元,建成“油返砂”和通村通组公路872公里,使全县80个行政村(社区)全部通上了水泥(沥青)路,并与县乡公路联网;全县98.9%的农户已经通上自来水,达到整县脱贫的基本指标;全县安全住房达标率达到100%;动力电到行政村已实现全覆盖。

    近几年来,宁陕县通过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取得实效,让搬迁群众由“村民”变“居民”,让“搬迁点”变成“新社区”。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个好母亲旺三代,有了优质的集中养育,再通过教育扶贫帮扶,就能斩断贫困传递线。”阿里巴巴集团“养育未来”项目负责人说道。

    2018年,阿里巴巴女性帮扶项目在宁陕县落地,该项目主要分为提供小额贷款保障生计、提供专项保险保障生活、协助农村母亲抚育孩子3个板块。目前,宁陕全县已经建起26个养育中心,加上家访和家长小组活动,覆盖全县80个村庄1500名0—3岁的宝宝。

    养育未来项目实现了镇村早教服务全覆盖,填补了贫困地区婴幼儿早教空白,关口前移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是宁陕县脱贫攻坚的一个创新举措。

    5年来,宁陕县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工作亮点。率先推进消费扶贫,构建“一个中心、两条战线、五大平台、百家店面”营销体系,在全国200多家门店设立“宁陕消费扶贫绿色农产品专柜”;与阿里、京东达成电商扶贫战略合作,被列为省级电商扶贫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在第四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绩效考核中,因带贫益贫成效显著得分第一。

志智双扶民风焕新——

    2015年11月,筒车湾镇七里村的农民夜校正式开课,每月25日准时为村民授课;2018年1月,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农民大讲堂成立;2019年6月27日,宁陕县首个扶贫培训学校在筒车湾镇油坊坪村成立……

    近年来,筒车湾镇搭建起“教育”平台,以夜校、讲堂、学校为载体,教学内容是结合村民实际情况,在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自愿择业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课程,内容涵盖扶贫政策、产业发展技术、健康卫生知识等,在不断拓宽扶志教育维度基础上,帮助贫困户转变“等靠要”“缠访闹”的思想观念。这也是近年来,宁陕县扶志扶智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

    现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在宁陕县的各大镇村已经荡然无存。宁陕县聚焦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穷自在”等消极思想,在“一教二奖三评四罚”扶志扶智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立足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坚持精神鼓励和心理疏导双管齐下,对症施策,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努力实现“挖穷根、摘穷帽、展新姿、树新风”,打通精神扶贫“最后一公里”。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组组数据和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折射出宁陕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饱含了宁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了全县上下不胜不休决胜脱贫的决心,更凝聚了广大干群奋勇拼搏的汗水。“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勤劳勇敢的宁陕儿女,肩负历史和时代的重任,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将继续乘胜追击,勇往直前 。 (谭海波 杨宁 何源)

原文链接:陕西日报 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11/08/content_74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