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的“好管家”

——记陕西省宁陕县财政局长杨永杰

农民日报客户端 胡明宝

杨永杰自2016年担任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财政局长以来,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相继创造性地实施了财政资金整合“三个一”、使用“1+4”、监管“三联动”等新机制,全局连续五年获得陕西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A级,其中2018、2019两年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第三方评估全国第一,为宁陕市级考核“四连优”、省级考核“三年优”,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财政资金保障。

创新资金整合方式,构建扶贫保障体系

杨永杰顺应决战脱贫攻坚的新形势,面对财政资金过度分散使用带来的诸多弊端,为集中财力办大事,创新建立了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捆绑使用“三个一”长效工作机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

“一体化”整合蓄好池。长期以来,各职能部门的涉农资金在资金投向、质量标准、后期管护等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造成各项目区建设内容无法衔接;一些部门对涉农资金整合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意见较大。为有效破解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难题,加大规范化推进力度,杨永杰力排众议、克服万难,对上反复汇报、争取支持,“守住领导门,不怕领导嫌”;对部门紧紧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不怕多敲门,不怕厌其烦”,加强沟通、凝聚共识,从根本上消除“不想整、不敢整”的思想顾虑。2016年,县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出台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编制整合方案,推行资金账单、整合清单、按时交单“三单制”管理,将中、省、市级63项资金统筹整合、捆绑使用,做到了“应整尽整”,促使涉农资金由“撒胡椒面”式的各自分散重复使用,转变为“聚沙成塔”式的高度集合使用。2016到2019年,全县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99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2.07亿元,累计实现了6808户19606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盘棋”谋划建好库。杨永杰按照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的思路,制定了脱贫攻坚项目库实施办法和扶贫开发项目规范化管理办法,建立了年度脱贫攻坚项目库。遵循“前置审核、提前论证、储备充分、动态调整”原则,定期不定期召开评审会,及时筛选项目,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的合理性、合规性严格评审论证,自下而上、精准编制、按需入库,提高入库项目的质量和可操作性。2016至2019年累计实施项目596个,编制完成《2018-2020脱贫攻坚项目库》涉及项目706个,计划投入资金10.8亿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项目和资金支撑。

“一次性”下达防趴窝。为从根本上改变各部门在涉农项目资金申报、使用上各自为政的局面,杨永杰坚持问题导向,在整合使用、项目申报、资金分配等重大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财政与各相关部门对涉农项目进行初审,提出初步计划,避免重复交叉;对已确定项目一次性全额下达资金计划,避免项目实施后存在“项目等资金”的情况。建立了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支出限时办结机制,推行支出进度周上报、月统计、季检查制度,按照项目建设进度足额拨付资金,有效防止了扶贫资金“趴窝”,杜绝了人为滞留、资金拨付滞后现象的发生。

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杨永杰总结本地做法,借鉴外地经验,探索建立了“财政出资、扶持到村、配股到户、金融委托、主体联动”四方融合推进的“1+4”财政资金扶贫新机制,实现了贫困户按股分红、经营主体保底分利、金融部门保障服务、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四方互利多赢。

配股到户,使贫困农民变股民。杨永杰采取两步走的方法,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期间,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户为单位,统一按照每户贫困户1股、每股6000元的标准,将财政扶持资金折股分配给贫困户。脱贫摘帽后,贫困户持有的股份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重新分配给全体村民或作为集体股由村集体持有,重点投入新型经营主体,以合作经营的方式,建设脱贫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经营实体,实行保值增效和保底分红。经营主体按照资本金6%的标准给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村集体、贫困户按照1:5的比例分配收益。通过财政资金扶贫配股,深化了农村“三变改革”,全县有6080户贫困人口从农民变成“股民”,依靠入股分红,加快了脱贫致富进程。

扶持到村,为集体经济组织“输血”。针对县域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带贫益贫不强的问题,在杨永杰的主持下,制定了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资金管理办法,采取“县统筹、镇监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使用”的资金管理方式,按照每户贫困户6000元的标准,扶持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用于专项扶贫。目前已成功为68个村3个农村社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投入财政资金3648万元,解决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资金不足、难以运转的的实际困难,初步构建了社区工厂、养殖小区、种植园区三个扶贫产业体系,年入股分红219万元,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金融委托,提升资金安全和效能。为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杨永杰总结提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完成贫困户配股、主体对接等手续后,委托县农商行向经营主体投放财政扶贫配股资金,做为市场主体新增授信额度管理的金融委托模式,一方面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倒逼承接主体强化经营、守信践约,给政府、村集体和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另一方面消除了基层“怕用”、“不敢用”等思想担忧,从源头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在镇、村“趴窝”的问题。近三年全县累计发放“脱贫贷”12513.5万元、“企业贷”1000万元,实现了财政资金扶贫效能的最大化。

主体联动,为全覆盖产业到户赋能。杨永杰着力探索主体联动、互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强化对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指导,精准选定合作、投资的经营主体。明确规定了给村集体、贫困户的分红时限。这种科学的运作方式,使市场主体在破解融资难中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通过带贫益贫和自身壮大,实现了产业到户全覆盖。目前全县共引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23个,建设市级农业园区9个、县级农业园区20个,带动1621户贫困户 6646人稳定增收。

创新资金监管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为聚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杨永杰着力在探索资金监管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做文章,创新实施了部门联动、上下联动、监督联动的“三方联动”机制,在扶贫项目早落地、稳推进和资金安全高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部门联动,让资金能够及时用。杨永杰创新“五法”,解决资金及时用问题。一是确定一个“火车头”。成立由财政局长任组长、各项目实施部门为成员的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管理领导小组,深入开展涉农整合资金管理研讨,提出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设置一个“指挥部”。成立涉农整合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全权负责上下联络、安排检查、掌握进度、通报情况等事宜。三是定下一套“铁规矩”。制定县涉农整合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范围。四是立起一根“指挥棒”。联合扶贫办、考核办出台涉农整合项目资金考核办法,真考实评、奖惩兑现。五是睁大一双“督办眼”。由财政局牵头,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定期不定期到各镇、部门现场检查,监督项目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的督办整改。

上下联动,让基层能够会使用。杨永杰针对基层存在项目资金不会用问题,创新采取“统一培训、一对一指导”的方法,构筑了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与各镇和部门间的上下联动,即统筹挑选一批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项目,抽调业务强将组成培训团队,对各基层具体经办人员系统培训。同时分成多个小组,实行“包干制”,深入各镇、各村和各项目点,面对面现场指导,实打实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监督联动,让资金能够安全用。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杨永杰牵头制定了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设立了“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共管专户”,实行专户专人专账管理,将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每季度成立检查组,围绕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紧扣扶贫资金使用、项目运行等关键环节,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关键人、关键事”,实行实时全过程监管,对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进行流程追踪、问题预警、动态监控,达到每一笔扶贫资金从预算安排到拨付、使用、监管、绩效评价全程可追溯。

杨永杰从大处着眼,确保全县财政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从小处入手,倾心帮扶所包联贫困村和贫困户。2016年以来,他扶贫帮包的新场镇同心村,建起了合作社,成立了互助金,修起了养猪场,兴起了种植园,实现了道路硬化、村道亮化,解决了安全用水、完成了移民安置,彻底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为村民产业致富、持续增收、防止返贫铺好了路、架好了桥。他所帮包的贫困户王良成,搬迁后无增收途径、缺发展技能,针对这一情况,他动员支持其子学习驾驶技术跑上了运输,帮助其儿媳走上了公益性岗位,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他指导曹益友一家发展种植天麻、猪苓等中药材,自掏腰包资助其孙在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医,靠持续增收实现了稳定脱贫。这就是一名财政人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真情奉献。

原文链接:农民日报客户端

http://fx.farmer.com.cn/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12484&cId=0&we-media=1&fromFlag=2&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