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迸发山更绿
——宁陕县创新生态护林员管理机制调查
阳光讯(记者 向博 通讯员 谭海波 何源)“国家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一定要把森林保护好,依靠青山绿水,争取更多的发展,挣更多的钱。”杨停学感叹道。
杨停学是宁陕县城关镇月河村人,2011年,因为妻子和儿子先后被确诊为肾炎,家境每况愈下。为了增加他的收入,2016年12月,县上将他聘为第一批生态护林员,负责守护20多公顷的山林,一年7000元的工资,让他有了固定收入。像杨停学这样的生态护林员,宁陕累计选聘了2753人次,覆盖全县38.47%的贫困户。
这2753人次的有效运转和管理得益于宁陕县的精准选聘考核管理的成果。该县创新实施生态护林员“三四五”管理法,实现生态护林员精细、精准、高效监管,通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激发活力,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高颜值、生产发展高质量、群众生活大改善”的三生共融之路,让秦岭绿都迸发出强大的生态力量。
三项机制完善管理
沿着山路行走,梅子镇生凤村的生态护林员王汝华对着自己巡护的山林拍下照片,并上传到“宁陕生态资源管理”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按规定,王汝华每个月至少要在这片山林巡护22天以上,而他的巡护足迹都由他上传的照片和“宁陕巡护”APP默默记录着。
宁陕县利用“互联网+”智慧生态建设实现护林员分散管理,构建了“智慧林业”生态护林员管理系统和护林员巡山APP,对护林员巡山轨迹实时动态监管,开通在线视频通话等功能,让护林员随时向后台报告巡护情况。
宁陕县将“管理”作为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的第一道保障,除了创新信息管理,还从选聘用人入手,从考核履职出手,以这三项机制铸造生态护林员的精细化管理。
该县结合实际分年度制定选聘管理办法,从有巡山护林能力的兜底户中,按照村组推荐、镇政府初核、林业局复审的程序从40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点选聘缺少致富门路、无致富能力但能胜任护林员工作的贫困人员。在聘用合同中明确护林员管护责任区范围、具体任务、职责、报酬和考核奖惩等内容,并在各村制作生态护林员履职情况公示牌,公布每个生态护林员的职责和县、镇、村三级监督举报电话,随时提醒其履职尽责。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队伍文化程度、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该县建立完善考核管理,构建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镇村实行每日签到报告、每周考勤通报、每月汇总考核制度,对不能正常履职、出勤天数未达到规定标准或者管护内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将扣罚绩效工资或者予以解聘。
四级网格统筹监管
如往常一样,城关镇月河村的莫汝琴在自己的巡视区划范围内察看山林情况。近三年的时间,她走遍了管护的1500亩山林,期间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盗伐、盗猎行为。
莫汝琴的1500亩山林是宁陕县的1100个网格之一。该县整合林业、国土、水利和环境保护监察资源,构建了林业、国土、水利、环保“四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监测体系,将全县国土面积划分成1100个网格,每个网格落实一名生态护林员和天保护林员,负责监测网格内的森林资源保护、河道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情况,做到“寸寸土地有人管、条条河流有人看”。
结合护林员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的履职情况等相关资料,该县林业部门精确掌握履职情况,及时了解破坏环境的相关信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全覆盖、全时段、大格局、无死角,从源头上消除生态环境保护隐患。
五星竞赛激发动力
“生态护林员政策对我们来说是锦上添花了,有政策支持发展产业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增加了收入,还保护了树林。”筒车湾镇油坊坪村的生态护林员张志奎说道。
在张志奎管护的约2100亩的山林里,他发展了大约4000平方米的天麻,2000平方米的猪苓。对他而言,一方面自己在林子里有产业常年不会外出,另一方面在看护产业的同时也履行了巡山护林的职责。
像张志奎这样的生态护林员,脱贫摘帽,希望在山、出路在林。宁陕聚焦贫困对象扶贫收益使用,创新生态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生态扶贫工作中,指导帮扶每个护林员发展林业主导产业、掌握林业致富技能,推行“生态护林员+林下经济”的生态保护脱贫模式,将生态护林员工资与管护面积、护林绩效、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挂钩,要求生态护林员必须用一定比例的工资用于发展林业产业,确保他们巡山护林和发展产业两不误,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在此基础之上,该县以“五星”竞赛活动作为扶贫扶志兴业致富的有效载体,在全县生态护林员中突出抓勤劳致富、科学技术、环境卫生、家风文明和敬业奉献5项重点工作,每年在生态护林员中分别按5%的比例,开展“勤劳致富之星、科学技术之星、环境卫生之星、家风文明之星、敬业奉献之星”评选,每年竞赛2次,每年筹措6万元用于竞赛奖励,按每星200元给予激励奖励,获评“五星生态护林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激励带动作用,实现生态护林员管理精准、扶贫扶志举措精准的目的。
杨停学是宁陕县城关镇月河村人,2011年,因为妻子和儿子先后被确诊为肾炎,家境每况愈下。为了增加他的收入,2016年12月,县上将他聘为第一批生态护林员,负责守护20多公顷的山林,一年7000元的工资,让他有了固定收入。像杨停学这样的生态护林员,宁陕累计选聘了2753人次,覆盖全县38.47%的贫困户。
这2753人次的有效运转和管理得益于宁陕县的精准选聘考核管理的成果。该县创新实施生态护林员“三四五”管理法,实现生态护林员精细、精准、高效监管,通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激发活力,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高颜值、生产发展高质量、群众生活大改善”的三生共融之路,让秦岭绿都迸发出强大的生态力量。
三项机制完善管理
沿着山路行走,梅子镇生凤村的生态护林员王汝华对着自己巡护的山林拍下照片,并上传到“宁陕生态资源管理”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按规定,王汝华每个月至少要在这片山林巡护22天以上,而他的巡护足迹都由他上传的照片和“宁陕巡护”APP默默记录着。
宁陕县利用“互联网+”智慧生态建设实现护林员分散管理,构建了“智慧林业”生态护林员管理系统和护林员巡山APP,对护林员巡山轨迹实时动态监管,开通在线视频通话等功能,让护林员随时向后台报告巡护情况。
宁陕县将“管理”作为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的第一道保障,除了创新信息管理,还从选聘用人入手,从考核履职出手,以这三项机制铸造生态护林员的精细化管理。
该县结合实际分年度制定选聘管理办法,从有巡山护林能力的兜底户中,按照村组推荐、镇政府初核、林业局复审的程序从40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点选聘缺少致富门路、无致富能力但能胜任护林员工作的贫困人员。在聘用合同中明确护林员管护责任区范围、具体任务、职责、报酬和考核奖惩等内容,并在各村制作生态护林员履职情况公示牌,公布每个生态护林员的职责和县、镇、村三级监督举报电话,随时提醒其履职尽责。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队伍文化程度、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该县建立完善考核管理,构建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镇村实行每日签到报告、每周考勤通报、每月汇总考核制度,对不能正常履职、出勤天数未达到规定标准或者管护内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将扣罚绩效工资或者予以解聘。
四级网格统筹监管
如往常一样,城关镇月河村的莫汝琴在自己的巡视区划范围内察看山林情况。近三年的时间,她走遍了管护的1500亩山林,期间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盗伐、盗猎行为。
莫汝琴的1500亩山林是宁陕县的1100个网格之一。该县整合林业、国土、水利和环境保护监察资源,构建了林业、国土、水利、环保“四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监测体系,将全县国土面积划分成1100个网格,每个网格落实一名生态护林员和天保护林员,负责监测网格内的森林资源保护、河道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情况,做到“寸寸土地有人管、条条河流有人看”。
结合护林员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的履职情况等相关资料,该县林业部门精确掌握履职情况,及时了解破坏环境的相关信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全覆盖、全时段、大格局、无死角,从源头上消除生态环境保护隐患。
五星竞赛激发动力
“生态护林员政策对我们来说是锦上添花了,有政策支持发展产业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增加了收入,还保护了树林。”筒车湾镇油坊坪村的生态护林员张志奎说道。
在张志奎管护的约2100亩的山林里,他发展了大约4000平方米的天麻,2000平方米的猪苓。对他而言,一方面自己在林子里有产业常年不会外出,另一方面在看护产业的同时也履行了巡山护林的职责。
像张志奎这样的生态护林员,脱贫摘帽,希望在山、出路在林。宁陕聚焦贫困对象扶贫收益使用,创新生态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生态扶贫工作中,指导帮扶每个护林员发展林业主导产业、掌握林业致富技能,推行“生态护林员+林下经济”的生态保护脱贫模式,将生态护林员工资与管护面积、护林绩效、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挂钩,要求生态护林员必须用一定比例的工资用于发展林业产业,确保他们巡山护林和发展产业两不误,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在此基础之上,该县以“五星”竞赛活动作为扶贫扶志兴业致富的有效载体,在全县生态护林员中突出抓勤劳致富、科学技术、环境卫生、家风文明和敬业奉献5项重点工作,每年在生态护林员中分别按5%的比例,开展“勤劳致富之星、科学技术之星、环境卫生之星、家风文明之星、敬业奉献之星”评选,每年竞赛2次,每年筹措6万元用于竞赛奖励,按每星200元给予激励奖励,获评“五星生态护林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激励带动作用,实现生态护林员管理精准、扶贫扶志举措精准的目的。
据悉,通过开展生态护林员培训,90%以上的护林员掌握了一门林业产业技术、发展了一项以上的林业产业,2019年生态扶贫措施覆盖贫困户5800余户,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0.9%。林业综合收入占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0年前的48%提高到75%以上,实现了“因林而美”、“因林而富”的目标。
原文链接:http://www.yangguangbao.com/ygb/20200525/html/page_12_content_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