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益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陕立足森林覆盖率90.2%的资源优势,坚持走绿色脱贫之路,通过激活释放生态红利,把“绿水青山”变成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做优“生态+产业”,让农户在“绿水青山”中致富。宁陕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大力推动生态林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全县累计建设核桃园15.49万亩,板栗园21万亩,发展天麻、猪苓等林下药材3.45万亩。近三年,累计培育山林经济扶贫示范点107处,完成经济林特园丰产管理31.2万亩,发展林下魔芋4.2万亩,发展袋料食用菌2880万袋,发展林下畜禽养殖54.2万头
(只、羽)、林下养蜂3.2万箱,林麝、梅花鹿养殖累计存栏量1000余头。培育了5家龙头企业、24个市县级林业园区、158个生态扶贫(涉林)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截至2019年底,林业产业实现贫困村40个全覆盖,带动贫困户2423户,涉及贫困人口4717人,贫困人口发展林业产业当年实现收入247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20元。
(只、羽)、林下养蜂3.2万箱,林麝、梅花鹿养殖累计存栏量1000余头。培育了5家龙头企业、24个市县级林业园区、158个生态扶贫(涉林)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截至2019年底,林业产业实现贫困村40个全覆盖,带动贫困户2423户,涉及贫困人口4717人,贫困人口发展林业产业当年实现收入247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20元。
做活“生态+改革”,让农户依托改革红利增收。宁陕围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财政扶持制度建设、推进公益林管理经营机制建设、推进林权流转机制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大胆探索,率先将306.2万亩集体林地落实到户,颁发了1.73万本林权证,林权发证率达到99%。截至2019年12月,全县累计林权抵押面积达5.5万亩,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872万元,累计流转林地1740宗73.11万亩,总交易额达7亿余元。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公益林预收益抵押贷款,试点覆盖贫困户742户1626人,年人均增收510元。完善公益林补偿机制增收,三年来累计享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贫困户达9623户,累计补助达1006.39万元,实现户年均增收1045.8元。
做实“生态+就业”,让农民在呵护绿水青山中脱贫。从2016年10月起,宁陕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吸纳有劳动能力的812名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人均管护面积500亩以上,每人每年工资7000元,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2753人次,累计发放生态护林员工资1758.4万元。
为切实管好用好生态护林员这支庞大的队伍,宁陕县创新大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实施生态护林员“三四五”管理法。同时,宁陕县积极实施“五个一批”开放行动,相继开放了上坝河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旬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开设了一批旅游公路养护、景区保洁、保安巡防等公益性扶贫岗位。
做精“生态+工程”,让农户在生态宜居中小康。宁陕县创新公益林管理投入机制,出台了《宁陕县扶持组建森林经营管理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新组建森林经营管理专业合作社9家,共实施造林绿化12.02万亩、森林抚育4.1万亩、开展林下综合经营1.5万亩,造林绿化、森林抚育等林业工程累计带动733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以移民搬迁为抓手,为每个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贫困户规划落实退耕还林人均1.5亩以上。近三年累计享受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的贫困户达2851户,累计补助达596.57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092元。
做响“生态+旅游”,让农户走上旅游脱贫增收之路。近年来,宁陕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彰显特色优势,建成了筒车湾国家4A级休闲景区、上坝河省级旅游度假区、秦岭峡谷乐园国家3A级景区、悠然山高山湿地景区和秦岭朝阳沟景区等五大核心产品,在景区劳务用工方面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悠然山、上坝河、皇冠、蒿沟等景区年均接待游客83万人次,景区运营带动了周边14个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全县农民群众每年通过景区销售农产品3600多万元,销售贫困群众农产品1100多万元;在各个景区务工就业的贫困人口910人,年人均收入6000元;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380户,解决就业2008人,其中贫困人口327人。
2016年以来,宁陕县累计有15227户(次)贫困户直接享受生态脱贫政策,有4088户贫困户依靠生态脱贫措施直接摆脱贫困,6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通过生态扶贫措施实现脱贫。2019年全县林业产值将突破15亿元,农民通过林下经济人均增收达6000元以上,林下经济(含森林旅游)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75%,实现了“因林而美”“因林而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