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兵 何鑫
        梅子镇位于宁陕县城西南部,是汉中、安康两市,宁陕、石泉、佛坪三县交界之地,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建于境内。全镇辖3村1社区18个村民小组,共有871户245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55户1621人。
        近年来,该镇一手抓服务(服务引汉济渭工程),一手抓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改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昔日贫穷落后的山乡小镇焕然一新。
 
构建新交通网络
       最近,梅子镇生凤大桥施工现场一片忙碌。
       生凤大桥是梅子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助力脱贫攻坚的重点建设项目。生凤村是该县五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多年来,因为村里不通水泥路,村民们出门只能靠双腿,种植的天麻、猪苓等中药材运不出去,外面的商贩也进不来,交通成为制约该村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之前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出门就上坡、下坡,实在没路可走了就走田坎,平时走个亲戚光花在脚上的功夫就得大半天,辛辛苦苦种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村民们都叫苦不迭。”该村党支部书记邱桂芳说。
       如今,全村28.4公里的通村路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群众出门不再困难,发展的农副产品也不愁销路了,甚至到每年的天麻收获季节,商贩开车主动上门收。交通条件的改善,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梅子镇抢抓引汉济渭建设机遇,以脱贫攻坚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总投资超过2.5亿元实施了筒大路“四改三”项目。加大通村水泥路的建设,为安坪、南昌、生凤3个村新修硬化道路91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在实施内联的同时,还积极促进外通,投资4700万元建成了子午河大桥及附属河堤工程,打通与邻近佛坪县的交通瓶颈,实现了宁陕与佛坪两县的互联互通。
 
打造新集镇社区
      走进梅子集镇子午社区,一排排五层徽派风格楼房、宽阔平整的街巷、碧绿苍翠的绿化带……让人眼前一亮。
     “之前住在山上房子破得很,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搬下来这几年住进了楼房,生活环境变好了,外出务工也方便了,每年都能挣10来万元,生活越过越美。”作为首批搬迁户,社区居民杨正森满怀欣喜地说。
      过去,受条件限制,群众大多都住在山腰、山顶上,干部群众办事、买日用品经常是爬山过河,“望到屋、走到哭”是群众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2014年,梅子镇实施了集镇迁建项目,在原本只居住了8户群众的子午河畔新建了3个移民安置点,集中安置水库移民132户,构建出了新集镇社区的基本框架。随后,该镇又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工作,先后安置“十二五”搬迁户173户、“十三五”搬迁户42户,使得集镇的人口规模达到了347户1280人。
      同时,该镇大力推进配套设施建设,镇卫生院、学校、银行、邮政所等驻镇站所相继迁入,2015年成立起了环卫公司,社区工厂建成投产,天眼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即将投入使用,一个职能完备、设施齐全、管理有序的现代化移民安置社区初步建成。
 
勾勒新发展蓝图
       “‘山上园区、山下社区、库周景区’,这是未来梅子的发展思路。”镇长刘琪说,结合三河口水库即将蓄水的实情,经过实地调研,该镇勾勒出了这个发展蓝图。
       结合发展思路,梅子镇布局旅游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了“一廊三园”项目,即环库旅游走廊和竹园、梅园、茶园的建设。近日,走进梅子镇安坪村中心组,在梅园建设现场,一株株梅树苗已经栽植,供游人观赏梅花行走的栈道也已初步建成。
       在园区建设中,该镇各村克服重重困难,村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建成了省级重点产业园区1个,市级重点产业园区1个,县级重点产业园区2个。其中生凤村省级综合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500亩,目前已建成魔芋300亩,天麻、猪苓200亩,茶园规划面积1000亩,已栽植“陕茶一号”茶苗40万株180亩。南昌村女王山市级猕猴桃产业园区规划面积500亩,已栽植“翠香”猕猴桃325亩。安坪村县级魔芋产业园规划面积350亩,2018年已全部完成魔芋栽植。安坪村县级香椿园区规划面积200亩,已在上坪、王家湾完成香椿栽植158亩。
       同时,积极发展天麻、猪苓、重楼、葛根、冬桃、白芨等特色产业,累积发展天麻292亩、猪苓208亩、葛根60亩、重楼白芨等其他中药材102亩、冬桃120亩。
       有了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有了稳定支撑。2017年,安坪村在全县率先整村脱贫,2019年,生凤和南昌也将实现全村脱贫退出,全镇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到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