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地处秦岭腹地,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74户,其中因病致贫425户,占总贫困人口15.4%。
2019年7月,宁陕县探索建立“四三二一”防范因病返贫工作机制,实现了县域外大病就医“先诊疗后付费”,保障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
“感谢这个新政策,让我在省人民医院看病没走一点弯路。”高中翠是宁陕县江口回族镇竹山村贫困户,近日,身患糖尿病的她来到陕西省人民医院,没有挂号和交付住院押金,直接入院接受治疗。
“四三二一”是啥?为何帮助这么大?9月15日,记者来到宁陕县一探究竟。
“提前支付” 让诊疗先于付费
“现在群众看病,通常采用‘付费—诊疗—报销’的医疗报销模式,可是对于一些困难群众来说,诊疗前的高额押金却成了看病的头号难题。”宁陕县城关镇狮子坝村帮扶干部陈廷翀说。
2019年1月23日,狮子坝村贫困户陈清海在家生火时意外烧伤,经诊断为3度至4度烧伤,全身烧伤面积12%。陈清海被紧急送至西安市第九医院,但需要垫付的一大笔治疗费用,难住了所有人。
“陈清海手上没有那么多钱。我们帮助筹措了一些,但差点耽误了他看病。”陈清海病愈后,这件事一直萦绕在陈廷翀心中,“遇到这种大病、急症,患者必须去省级或市级医院就诊,可是报销比例不高,他们难以享受先诊疗后结算的政策,小病拖成大病,轻症拖成重症,甚至延误治疗时机,加重了困难群众经济负担。”
对此,宁陕县探索建立“四三二一”防范因病返贫工作机制,由医保部门提前为贫困户支出医疗费用治疗,再经过贫困户后续报销后将提前支出费用归还,形成一个资金调度的缓冲,让贫困患者在重大疾病前能够“提前支付”,不延误病情,不因病举债。
“‘四三二一’机制包括不吊高贫困户胃口、不加重财政负担等四个原则,联合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社会爱心三方力量,建立县域外大病就医应急保障机制和危重病特困群体社会救助机制两大机制,最终实现真正解决贫困户县域外‘看病难’的问题。”宁陕县副县长、“四三二一”机制牵头负责人马倩进一步解释 。
“双重保障”让看病不再困难
为了确保贫困患者得到及时医治,不在“钱”的问题上犯难,宁陕县通过政策性金融贷款和组织社会救助两种形式对贫困群众进行“双重保障”,重点解决“救急”和“救困”两大问题。
“患者或患者家属只需签署县域外大病就医应急保障申请承诺书,就可获得保障支持。”宁陕县医院双向转诊办公室主任鲍庆坤介绍,对于县外就医无法及时筹措住院治疗费用的贫困患者,宁陕县会在第一时间启动县域外大病就医应急保障机制,帮助解决“先诊疗后付费”问题。
今年4月,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贫困户汪光华被诊断出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被转诊至西安交大一附院治疗。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汪光华发了愁,“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哪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
“别想那么多,县里拨付了大病就医应急保障金,帮你垫付了医疗费用,你先安心治病。”宁陕县医保部门工作人员的话让汪光华宽慰不少,“四三二一”机制成了他的一线生机。
此外,对于因重疾出院后需要长期治疗、负债较大、生活陷入困境、返贫风险较高的贫困家庭,宁陕县启动危重病特困群体社会救助机制。宁陕县脱贫办社会扶贫组、县慈善协会、县妇联、县红十字会四方力量借助水滴筹、中国社会扶贫网等众筹平台,通过组织慈善捐助活动、申请慈善救助项目等社会扶贫形式,实施人道主义救助,进一步减轻大病家庭经济压力,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返贫。
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汪光华在水滴筹上发起了求助,接受社会帮助234次,疾病得到及时医治。
“局部破冰”让保障覆盖全面
“这个政策对老百姓实在好得很,尤其是我们这些得了慢性病的人,真是救了命,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近日,宁陕县四亩地镇柴家关村贫困户林清福感叹道。今年7月,他因肝硬化、糖尿病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危及生命。关键时刻,宁陕县医院将他转诊至省人民医院就医。县医保中心承担了林清福前期就医的所有费用,通过与定点医院设立的“绿色通道”,帮助林清福顺利入院治疗。
“目前,宁陕县有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四三二一’机制的保障政策,县医保中心垫付应急保障金4万元,出院的3名患者均结清自付费用,垫付押金已全部返还。”宁陕县医疗保障局局长王新告诉记者,“四三二一”机制已经在全县覆盖,医疗保障缺位问题正在改进,县医保部门愿意为一些在省级医院就医、信用好、无任何欠费现象的宁陕籍群众做担保,给予更多便利和支持。
“在全国范围内‘先诊疗后付费’大政策无法解冻的背景下,宁陕县探索建立‘四三二一’防范因病返贫工作机制,实现了局部‘破冰’,帮助贫困大病患者实现了县域外就医的‘先诊疗后付费’。”王新表示,“‘四三二一’机制为宁陕县的贫困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争取到第一时间救治的机会,让贫困群众在大病面前赢得生命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