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燕妮 实习生 许璟
       8月15日,安康宁陕,空气清新,满山青翠。长安河穿城而过,不时有白鹭和朱鹮掠过水面。对此,枕水而居的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安宁美好的陕南小城美景。
       宁陕县地处秦岭腹地,属革命老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2017年,全县有贫困村40个、贫困人口4476户11146人,贫困发生率18.77%。
       宁陕县贫困人口总量虽然不大,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基础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严重阻挡了人民群众迈向小康生活的步伐。
       近年来,宁陕县在改革创新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社会政策。尤其是“三帮三干”帮扶机制,让帮扶责任纵向涵盖县镇村三级组织、横向包含各类帮扶主体,全面覆盖广大干部和贫困群众,有力解决了“谁来帮、谁来干”“帮什么、干什么”“怎么帮、怎么干”“怎么奖、怎么罚”等问题,形成帮扶单位竭力帮、全体干部尽责帮、社会各界用情帮,领导带头干、干部扎实干、群众主动干的扶贫格局。
       一手抓制度设计,一手抓落细落实。宁陕通过释放生态红利,打造“生态+”扶贫格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解决控辍保学、异地就医难题,精准帮扶取得了显著效果,有力地促进了高质量脱贫。
       目前,宁陕县贫困人口减少至2758户533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8.99%。2016年、2018年分别获得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称号。

生态扶贫
绿水青山成致富“靠山”
       因为林麝,宁陕四亩地镇四亩地村村民、宁陕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庚上了央视。
      “林麝以前生长在秦岭山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跟大熊猫一样珍贵。”7月8日,在央视《创业英雄会》的舞台上,邓庚表示,依托秦岭优质的生态环境,公司已人工养殖林麝300多只,种植饲草500余亩,获取了林麝颗粒饲料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件,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2018年,宁陕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产值达674万元。公司通过吸纳贫困户入股、收购群众提供的林麝饲料、聘用贫困人口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现已带动65户贫困户209人收入显著提高,贫困人口累计增收48万元。
       宁陕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2%,历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2007年,随着《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宁陕进行了经济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
       如今,在林业产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更多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城关镇月河村村民杨停学,三口之家原本幸福美满。2011年,妻子和儿子先后被确诊为肾炎,巨额的治疗费很快把这个家庭拖向贫困的边缘。为了增加他的收入,2016年12月,县上将他聘为第一批生态护林员,负责守护20多公顷的山林。像他这样的生态护林员,宁陕县共有844名。
       在宁陕县,生态扶贫政策基本上实现全覆盖,其中包括退耕还林覆盖1516户、生态效益补偿覆盖3463户。就拿杨停学来说,他每年能获得生态补偿款2000余元、生态护林员工资7000元。
为了让群众掌握致富技能,宁陕县要求生态护林员每人必须掌握一项林业致富技能,还要把不低于40%的工资用于发展林业产业。按照县里研究制定的“山上建园、空中养蜂、林下种药”的产业发展思路,杨停学家里先后种下白芨、重楼、猪苓等中药材共4亩,养殖中蜂40箱,预计今年家庭总收入28万元。
       近年来,宁陕县着力打造林下药材、干果、苗木花卉、林麝养殖、森林旅游5大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壮大林业专业合作社、现代林业园区、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进建成核桃油加工生产线、板栗初加工生产线,推进林麝产业示范县建设,促成全县林业产业加速发展。目前,全县林业产值突破14亿元,贫困人口发展林业产业总收入超过3000万元。
       宁陕县通过生态保护和建设激活释放生态红利,积极探索“生态+”扶贫的新路径,打造群众脱贫致富“金饭碗”。

旅游扶贫
生态红利带来致富新希望
        6月1日,第八届中国·大秦岭(宁陕)山地越野挑战赛在宁陕县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多名运动员和户外运动爱好者,随着律动的脚步,观赏、感受秦岭的别样风情。
每年的山地越野挑战赛是宁陕的盛会。各项赛事活动从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包含马拉松、垂钓大赛、兰花文化节、滑雪公开赛、越野跑、自行车赛等。赛事期间,宁陕各镇都会组织插秧节、美食评选、音乐节、山货节等特色旅游文化活动,为前来参赛的选手和避暑的游客奉上精彩的旅游盛宴。
       宁陕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近年来,该县以全域旅游带动脱贫攻坚,引进29家企业投资开发了38个旅游项目,引资总额340亿元;同时围绕重点景区开发,宁陕县探索出依托景区就业、旅游服务创业就业、资源入股、投工投劳创收、旅游商品销售增收等脱贫致富新路径,形成了全域发展的“蒿沟模式”、股份制开发的“漫沟模式”、“协会+农户”运作的“元潭模式”、社区经营的“皇冠模式”和景区带动的“八亩模式”,走出了一条旅游带动群众增收的特色之路。
       位于宁陕县城关镇八亩村的悠然山景区,按照“山上建景区、山下建社区”的思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形成景区带动的“八亩模式”。景区先后采取企业“拆一建一”、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建设移民安置社区,解决群众安全住房问题;对景区林地、耕地以有偿流转或征收的方式进行补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建设期间优先安排当地劳务用工,2018年安排短期务工350人;运营期间提供就业岗位,安置当地群众就业120多人,人均月工资2100元以上。同时,悠然山景区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种植养殖基地、林果采摘园、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62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272人就业创业。
贫困户黄为平参与修建悠然山景区,从普工到自己带工,之后他又组建了一个工程队,每年务工收入达到10万元,加之搬迁后的补偿款,现在他的五口之家已经稳定脱贫。
两年来,宁陕县通过旅游业直接带动了358户1074人脱贫。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及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教育扶贫
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宁陕县将“再穷不能穷教育”切实贯彻到教育工作中,从2008年起,在安康市率先实现了免费职业教育目标;从2009年起,在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第一个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2010年起,在全省率先实现“蛋奶工程”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全覆盖;从2011年起,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教好一人,致富一家。“我们将教育扶贫的政策精准落实到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家庭学生,确保让贫困地区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宁陕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石功赋说。
        暑假期间,宁陕县的教师们并没有闲着:一支由1000名教师组成的队伍,深入全县11个乡镇68个行政村3000余名学生家中,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子女的家庭情况、在家表现,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同时,宣传暑期安全教育知识,提醒家长履行好监护人职责。
        每年春秋季开学,若出现学生辍学或疑似辍学情况,学校会立即落实教师进行劝返,确保每一名学生及时返校就读。同时,宁陕县对贫困家庭子女实施精准的教育资助,避免了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和失学,提高了各学段适龄学生的入学率。目前,宁陕县有在校学生931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906人。在一系列措施的保障下,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
近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和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宁陕县实施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养育未来”项目。目前,全县20个养育中心和5个养育服务点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面向幼儿、家长开展集体活动,进行一对一亲子活动免费服务,指导家长科学养育婴幼儿,实现了全县婴幼儿早期教育全覆盖。
        8月9日,记者来到筒车湾镇许家城村养育中心时,两岁半的贺辰希面对几位“不速之客”,并未表现出丝毫羞怯,而是大方地和每个人打招呼。贺辰希的老师张义召欣慰地说,他们对孩子着重进行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会情感四大能力的培养,也会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互动,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宁陕县,和贺辰希一样还有1400余名婴幼儿,通过“中心+家访”的形式受益。“养育未来”项目的实施,不仅填补了宁陕早期教育的空白,让山区孩子有了早教课堂,更是农村贫困地区整县推广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服务方式和机制的创新。

健康扶贫
筑牢贫困人口健康防线
       7月19日10时,宁陕县医院胃肠镜科首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正在进行,张小平医生有条不紊地操纵着手中的肠内镜手柄。55岁的他,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内科主任。
       在这之前的一个月,张小平跟随“苏陕医疗协作”扶贫医疗队来到宁陕。帮扶期满后,他主动提出申请要再留一个月。“我很荣幸,通过苏陕协作项目来到宁陕,希望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带来一些新的观念,提高当地医疗技术水平。”张小平说。
       据宁陕县医院院长陈玖浩介绍,2016年至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共派出5批医疗队22名专家支援宁陕县医院。医疗队在该院开展了临床教学,技术培训,操作示教,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等工作,使该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得到了迅速发展,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宁陕县医院还与解放军305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电集团医院建成协作医院,指导新建ICU等空白科室6个,开展新手术10余项,培养医生186名、村医12名,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疗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就医问题。
       因病致贫是悬在贫困群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健康扶贫为群众编织了一张“保护网”。宁陕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174户,其中因病致贫425户。截至目前,宁陕县享受健康扶贫政策贫困户达到5057户。
        如何进一步解决“看得起病”的问题是宁陕县面临的现实难题。宁陕县医疗资源匮乏,大病、急症患者大都去省上及安康市医院就诊,但是往往报销比例不高,特别是难以享受先诊疗后结算政策,给贫困家庭筹措前期治疗费用带来很大压力。
        7月1日,宁陕县推行“四三二一”防范因病返贫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县域外就医健康帮扶“最先一公里”问题,帮助参保对象在重大疾病面前不延误病情,不因病返贫举债。
        宁陕县医疗保障局局长王新介绍,这项机制是由宁陕县政府与县农发行合作,以流动资金贷款形式开发医疗救助扶贫贷款产品,解决宁陕籍参合参保城乡居民县域外大病就医难问题。当参保城乡居民因患大病重病需从县医院转诊到县域外定点医院时,凭县医院的转诊单和县医保中心签署的县域外大病就医应急保障金申请承诺书,即可开通县域外住院“绿色通道”并获得应急保障金支持,而患者出院时只需缴清自付部分,医院则将住院应急保障金退回县医保经办中心专户,让大病患者在县域外也能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健康扶贫政策。
        “县域外就医‘先诊疗后付费’,实现了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创新,有效缓解了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王新说。
         小创新,大影响。该举措让宁陕人的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康扶贫政策贫困户达到5057户。
         如何进一步解决“看得起病”的问题是宁陕县面临的现实难题。宁陕县医疗资源匮乏,大病、急症患者大都去省上及安康市医院就诊,但是往往报销比例不高,特别是难以享受先诊疗后结算政策,给贫困家庭筹措前期治疗费用带来很大压力。
         7月1日,宁陕县推行“四三二一”防范因病返贫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县域外就医健康帮扶“最先一公里”问题,帮助参保对象在重大疾病面前不延误病情,不因病返贫举债。
        宁陕县医疗保障局局长王新介绍,这项机制是由宁陕县政府与县农发行合作,以流动资金贷款形式开发医疗救助扶贫贷款产品,解决宁陕籍参合参保城乡居民县域外大病就医难问题。当参保城乡居民因患大病重病需从县医院转诊到县域外定点医院时,凭县医院的转诊单和县医保中心签署的县域外大病就医应急保障金申请承诺书,即可开通县域外住院“绿色通道”并获得应急保障金支持,而患者出院时只需缴清自付部分,医院则将住院应急保障金退回县医保经办中心专户,让大病患者在县域外也能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健康扶贫政策。
        “县域外就医‘先诊疗后付费’,实现了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创新,有效缓解了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王新说。
        小创新,大影响。该举措让宁陕人的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