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兵)“人不能太闲了,还是要自己出来干,不能靠国家,”马先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没有靠国家,而是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今年47岁的马先华是宁陕县梅子镇生凤村人,家里就他和老父亲两个人。
2008年之前,马先华当过石匠、在煤矿上务工,靠着自己的勤劳把日子过的很好。然而,一场事故,让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2008年,正在山西河津煤矿务工的马先华遇到了煤矿事故,人虽然救了出来,但是由于受伤严重,右腿被截肢了。“当时矿上给赔了10万多元,”马先华告诉笔者,随后在河津市养了两年伤。
马先华熟练的用缝纫机加工玩具的部件
2011年,一次偶然机会,马先华从网上看到青岛福义迪服装厂招收残疾人,这让他心里有了想法。
“我在网上查的,看到这个消息后,就与厂子联系,把我的情况给人家说了,人家同意收。”马先华告诉我们。听到对方的答复后,马先华就立马坐火车到了山东青岛。“进厂学了三个小时,我就开始自己做。”三个月后,马先华成为了厂里的正式员工。
马先华正在工厂里巡检
2015年,正赶上脱贫攻坚开始,由于残疾,马先华被评为贫困户,2016年,又被评为低保户,同时还享受残疾人补贴。
虽然有低保和残疾补贴,但是马先华却闲不住,他重拾起了篾匠手艺,“就是编篮子等卖,还有就是给人干零活,给别人种天麻,”马先华说,别人看到我都说,有国家养着我,还用干什么活,“我想的是,虽然我残疾了,但是我不能闲下来,不能靠国家养活,自己能动还是要自己干。”
马先华正在检查机器,有问题了,他还要进行维修
当年底,马先华享受搬迁移民政策,从原来住的梅子镇生凤村曹家湾,搬到了生凤村寇家湾集中安置点,面积有60㎡。由于住的地方与工厂还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为了方便上班,马先华在筒车湾镇长坪梁租了一间房。
工作了三个月后,由于老板资金链发生断裂,工厂被迫停工了。一个月后,新老板接手,工厂又重新开业了,马先华找到了老板,并重新被聘用。“去年由于停工和放假,耽误了两个月,也就只做了三四个月,挣了5000多元。”马先华说。
马先华对一名工友刚加工出来的部件进行检查
“继续干下去,把自己的手上活干好,把工厂管理好,多挣点钱,争取在今年脱贫……”谈到未来的打算,马先华心中“盘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