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新场“小”镇干出“大”事业。
据了解,新场宁陕全县人口最少的一个镇,因西成高铁建设,前些年红火过一阵,随着西成高铁的贯通又归于沉寂,但是新场人却不因为自己人口少,经济弱的“小”而不努力。他们发扬小蜂蜜一样的精神,通过兴产业,打基础,改面貌,增内力等一系列措施酿造了脱贫摘帽加快乡村振兴的甜蜜“大”事业。
园区升级助推产业振兴
“工人每天按时上工,积极性高得很”,宝峰农业园区负责人刘海峰介绍说,仅去年一年,新场种植辣椒1080亩,工人务工工资加上土地流转金就达86万多元,只工人工资就发了60多万元。
2018年7月以前,刘安双一直在浙江一带务工,听说村上园区招人,刘安双抱着试试的心态回了家,靠着勤劳务实,刘安双在园区里当起了“监工”,指导工人育苗,记录工人每天务工工分等是他每天的工作,一个月6000元的劳务工资让刘安双在2018年收入两万多,也让他告别了外出打工的日子。
因自然条件、人力资源和交通设施都相对较差,新场镇聚力园区建设,不断壮大脱贫产业,园区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新场镇产业从传统种养到企业带动、从户自为战到合作经营、从品种单一到多点开花、从少数参与到全面覆盖的全方位提升和转型,通过在园区务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参与度,确保贫困户入股达到全覆盖,实现长期稳定增收目标。
据新场村宝峰农业园区负责人刘海峰介绍,以前村上出去务工的多,自从有了园区,好多都回来在家门口务工了,在园区务工的大都是贫困户,按照每天110、130、150、200元的标准支付工人工资,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基础建设提升幸福指数
现年56岁的陈二友是土生土长的新场人,从1998年靠着开车的手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收购当地的核桃、香菇、木耳拉到户县卖,谁家需要用车拉货都找陈二友。他家位于三岔路口,因为车流量大,掀起的灰尘也大,妻子因为吸入大量灰尘患上了常年咳嗽的毛病。
“路修好了,生活也好了”,陈二友笑着说。自从水泥路修好了以后,陈二友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趴在路上补轮胎的生活。
据了解,2017年底新场全境水泥路仅26公里辐射两个村,面对人口少,区位和自然条件差的镇情实际,新场镇2018年共争取实施新建了50余公里境内水泥公路,同时还积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境内安置小区绿化,文化广场,村主干道亮化路灯项目,完成安置小区公厕、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点等人居环境改善,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
志智双扶激活发展动力
41岁的雷发奎,是花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几年,家里的主要经济来靠外务工,除去房租和生活费,雷发奎的日子过得紧巴。2016年,因为父亲的病逝,准备到浙江务工的雷发奎,不得不在家照顾身弱多病的母亲。少了务工收入,又要给多病的母亲买药,日子一度陷入窘迫。
在了解雷发奎的情况后,花石村的包帮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帮助雷发奎发展产业为他“量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动员他参与技术培训,并“手把手”教学。2017年,雷发奎种植猪苓276窝,养殖中蜂41箱,还养了2头猪、30只鸡。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到中铁十七局打临工,2017年年底顺利脱贫,还荣获了新场镇脱贫攻坚致富标兵。
花石村村长沈太荣说,“奎儿进步快的很,多亏了帮扶部门对他的帮扶,现在大家都拿他当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