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谭海波 李兵
       “去年,我种了4亩多水稻,收了3000多斤谷子,波娃子收去了,挣了7000多元。”5月10日,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村民廖代平对笔者说。
     廖代平所说的“波娃子”,是该村海棠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肖成波。他将村民种的生态大米收来,加工、包装后,通过线上线下对外销售。“去年线上销售了40多万元,线下销售有20万元。”肖成波告诉笔者。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宁陕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创新扶贫方式,坚持政府指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原则,通过搭建电商平台网上卖、设立销售平台爱心卖、干部职工帮着卖的措施,推动了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贫困群众持续发展增收。

电商平台网上卖

     今年34岁的文治荣,是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村民,在外务工8年后,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到了家乡,租了一个临街的门面,做起电商卖山货。他说,“销售最好的是蜂蜜和菌类,主要是销往浙江、广东一带。”文治荣告诉笔者,“一年下来能挣个十多万元。”
     与文治荣一样,梅子镇安坪村村民任兵,也通过注册网店,帮助乡亲销售农副产品。半年时间不到,就帮村民销售8头猪的腊肉、200多公斤蜂蜜,销售额逾4万元。
     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是全国生态大县,森林覆盖率90.2%,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其产出的农产品具备“天然、绿色、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但是,由于受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造成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制约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如何把特色农产品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元宝”,成为摆在该县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新课题。在实际工作中,宁陕结合县情实际,积极推行电商与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特产品的网络营销模式。
     该县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镇村两级服务站点。先后发展了供销秦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秦宝、滨海科技、长春酒厂、果来果趣、绿宝生态等一批规模经营的电商企业。推动电信光缆入乡、进村、到户,全县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实现互联网全覆盖。积极整合物流体系,建立了县级物流中心,以镇村服务站为节点,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营,已逐渐形成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
     宁陕县积极争取与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集团“千县燎原”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的对接,利用大平台提升全村县电商扶贫质量水平。同时,将电商创业扶贫纳入扶贫小额贷款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创业者(含贫困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且效果明显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并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
     目前,全县培育电子商务企业20 家(含14家物流企业),建立镇、村级服务站点25个,发展网店、微商店铺462家,2018年完成电子商务综合交易总额1.5亿元。

外埠设店爱心卖

     货柜上整齐摆着香菇、木耳、天麻、生态大米、秦岭山泉水、核桃油、土蜂蜜等特产,灯箱上“宁陕扶贫特产”“以购代捐献爱心 消费扶贫积功德”格外显眼。去年9月15日,第一个外埠销售宁陕农林产品的店——宁陕农林特产金坛总店,在位于金坛区金坛大道51号的金坛总工会大楼一楼开业,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这是该县借力帮扶单位在宁陕县域外设立的销售平台。
     宁陕县依托“一户一码”大数据体系整合现有企业、合作社产品,对接现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企业个人网店、微商产品销售、现场活动直播销售等方式全面铺开线上销售的同时,还积极建立线下的营销网络,依托对口的帮扶单位,先后在北京、西安、金坛、胶州、安康设立了“宁陕农特产品扶贫销售专柜”,对接五大平台地区专柜、批发市场、学校军队等大的传统渠道进行扶贫产品销售,拓展政府消费市场发展管理销售网点,壮大扶贫消费群体。
     该县还与碧桂园、西安永辉超市合作,让宁陕的土蜂蜜、食用菌等农特产品直接进入西安永辉超市、碧桂园旗下的凤凰优选连锁店进行销售。
     宁陕还重点在旅游重要景区景点设立扶贫产品爱心专柜,消费者可以在购买扶贫产品的同时体验爱心超市、专柜其他产品,促进其他产品消费,不断拓宽产品销售领域。
     皇冠镇南京坪村依托皇冠旅游景区的地理环境,在村上的爱心超市里设立了旅游产品展示区,在每年的旅游旺季时,将群众生产的豆腐乳、包谷酒、土豆粉等土特产品在专柜里展示,供游客选购。
     在设立销售平台的同时,宁陕也积极走出去,开展了宁陕农特产展销会金坛专场推介会、宁陕农林特产走进西安文理学院暨消费扶贫推介会、南京娱乐养老千人大会宁陕扶贫特产推介等活动,通过广大群众、干部职工“以购代捐”的方式,扩大宁陕农特产品的消费。
     为了确保销售农特产品的品质,宁陕依托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选择品质好、社会认知度高的农副产品,优化包装设计,统一包装为宁陕扶贫特产系列产品,统一使用以工商注册的“宁陕山珍”公共品牌、增贴“宁陕扶贫特产”标识,对SC产品增贴宁陕县人民政府溯源产品标识和产品质量保险标识。形成宁陕扶贫特产“一商标三标识”的统一标准化外观识别体系。
     据统计,在2018年下半年,宁陕通过设立线下销售平台,实现蜂蜜、天麻等土特产销售收入1700万元。

干部职工帮着卖

     “筒车湾镇许家城的羊肚菌,桅杆坝的竹笋,海棠园的土鸡,油坊坪的天麻……都是纯正的土特产。”4月27日,筒车湾镇副镇长贾安金又利用朋友圈帮群众销售土特产。类似这样帮群众卖土特产的消息在贾安金的朋友圈里不胜枚举。
     在脱贫攻坚中,宁陕全县党员干部与扶贫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以贫困户脱贫“越线”为底线任务,夯实了干部包帮任务,准确掌握户情,扎实做好连心走访、宣传教育、政策落实、产业引导等帮扶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解难题、找出路、谋发展、促增收,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大胆创业,确保结对户如期脱贫。
     在帮扶群众过程中,针对群众信息不畅、土特产卖不出去的困难,宁陕县广大干部充分运用朋友圈、qq群等方式,积极帮助群众销售土特产。该县宣传部干部周明君、杨卓在入户走访中,发现自己的包帮户的猪肉、土鸡卖不出去,就积极在朋友圈、亲朋好友之间大力宣传,很快,两户的猪肉、土鸡销售一空。
     不仅如此,在宁陕挂职的干部也积极帮宁陕销售土特产。常州市金坛区在宁陕挂职干部徐诚萍在自己的朋友圈,给宁陕蜂蜜打广告,她的朋友也积极响应,主动联系她购买。
     宁陕县还借助社会力量,引进农业公司,打通销售的最后环节。近年来,该县已累计有45家涉农企业、合作社主动承担脱贫攻坚重担,不仅与贫困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而且对产业发展户实行“技术指导、产品回收”,降低贫困户市场风险。据统计,全县45家涉农企业、合作社直接带动302户贫困户种植天麻150吨,年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带动516户贫困户养殖中蜂7854箱,年户均增收4000元;带动222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年户均增收1.5万元。
     消费扶贫的兴起,解决了宁陕农林特产品销售难问题,也直接推动了宁陕扶贫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形成了梦阳药业、秦智核桃油、艾班卓、绿宝、黄波食用菌、荣庚、隆源、绿康农业、滨海等一批在内的龙头企业12家、农民合作社221个、集体经济组织71个、其他主体103个、市场主体336个,带动全县608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计划到2020年,全县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5个,建成并通过认定市级农业园区30个,建成标准化县级农业园区70个,建成专业村50个,农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张志清介绍说。
       “我们就是通过消费扶贫,倒逼宁陕扶贫产业加快发展,为宁陕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说。
原文链接:
https://sjk.akxw.cn/akrb/html/2019-06/25/content_59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