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苏
A 感受国家中央公园,到秦岭去;感受绿色乡愁,到宁陕去。
在秦岭宁陕,绿色成为生活的全息生命体系,旅游成为宁陕对外的通用语言。
在莽莽大秦岭,地处中段的宁陕是一个特别突出而又精致的存在。从入陕秦岭向东,一直到河南的伏牛山脉,千里秦岭如果单以绿色生态体系观,宁陕在长期的后发节奏中幸运地得以保留下今天看来是最为珍贵的生态链。绿色堆砌宁陕,绿都宁陕,宁陕后花园,人间富贵天,这些官方和民间的赞词用在宁陕身上,只浅不俗。
从非专业的直观看,宁陕就是一个绿色的所在,高达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使得这里300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上,是植物的主宰,是河流的主宰,也是蓝天白云的主宰。
曾有“南山老林”之谓的宁陕,在过去所有建县之后的岁月中,贫穷、险阻、封闭、保守、多灾之如此类的关键词,是修辞上的形容,也是长期以来现实的写照。
基于崇山峻岭的约束,宁陕曾经很落寞;也基于山穷水复的柳暗花明,宁陕得绿色风气之先,绿色成就了今天葱翠、活力、丰富、开放、留连的新宁陕。
走出深山老朳,向外部世界打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宁陕人聪慧地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发展价值——强大的绿色赋予,让宁陕坚定地走出一条全新的绿色发展之路。全域旅游在十多年的推进中,没有迟疑,没有动摇,也没有偏差,今天在宁陕,就算最普通的山民,你问他是什么产业带来收入的增长,他们绝对会把生态旅游放在答案的首选——用他们的话说:“除了旅游,我们还有什么呢?”因为旅游,拉近了宁陕与外界精彩的距离;因为旅游,外地人走进宁陕,带来财富,也带来新观念新思想;也因为旅游,宁陕山野中过去从未精贵过的山货土产值钱了,城里人把它们视为难得、视为珍贵。
宁陕人在发展经济中,坚守他们的绿色天赋,在全面的旅游开发中,企业、乡村、政府,老板、农民、官员,资本、资源、资产,在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中被有机打通,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在资源面前,在资本面前,大家都是主人,大家的目标都一致。宁陕全域旅游发展中,没有大兴旅游房地产,没有大规模旅游移民,没有大规模开山填沟,没有围起栅栏收门票,每一处旅游地的建成,都形成一个新型乡村旅游社区,经营者、原居民、游客在这样的社区得以情感沟通,游客眼中不单是风景、设施,也更多的是人,是富起来的山民,是文化,是乡愁的根脉。
一切以山言山语为启示,宁陕的旅游活动离不开山,读山、憩山、转山、忆山、悟山,早在若干年前,宁陕就给自己的旅游经营定位为开放的旅游,整个宁陕就是一个大景区,踏进宁陕就开始了旅游体验。宁陕把山地运动和旅游体验结合起来,积多年努力,打造出秦岭地区山地生态旅游特色最为鲜明的赛事旅游品牌,音乐、体育、书画、摄影、文学等等丰富的文化项目,突显山地特色,从而棋高一着,引领秦岭山地旅游的风气。
每年5、6月,宁陕旅游渐入佳境,从春天开始预热,进入初夏,各项旅游赛事次第展开。这样的状态和节奏,今年已进入第八个年头。
6月1日,备受瞩目的第八届中国·大秦岭(宁陕)山地越野挑战赛在宁陕鸣枪开赛。从五月初到九月末,七项体育赛事和八项文旅活动,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贯穿宁陕的黄金旅游季。
B 山地运动旅游,宁陕无可复制的产品。
八年活动,宁陕喊响了秦岭,秦岭成就了宁陕。
在大众旅游时代,人们对于深度体验旅游产品的需求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海量的市场规模为新兴旅游业态的培育提供了无数种可能。在传统内生资源丰富,但起步较迟、步履不快,从而导致旅游精品短缺的安康,这些年来,如何实现优势资源向优势经济的转化,如何在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自身努力程度的前提下,实现全区域、全国性旅游经济的追赶超越,宁陕成为重要的范本。
宁陕范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进入新世纪以后,认识到旅游重要性、重大性的县区,都自觉地选择了一条比较优势发展的路子,那就是走好山路,唱好山歌。在安康的秦岭地区、巴山地区,这样的努力是实在的,它们普遍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这样的实践也成就了早走快走生态旅游带动多业发展县域经济之路的成功。
作为我市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域,宁陕的人均基本农田不足一亩,人均可耕地面积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而人均山林则在全市遥遥领先,达到人均50亩林地。随着新世纪国务院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地广人稀的宁陕县在短短数年间森林覆盖率就达到了95%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秦岭绿都”。与之相对的,是宁陕县山林经济的迅速崛起,2006年起始,宁陕县在对山林资源由内而外的开发进程中,率先嗅到了旅游兴业的气息,一场由开发到保护,由内部输出到外部输入的业态变革由此开始。从2008年宁陕县成立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至今,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吸纳了总计340多亿的资金开发旅游项目,在量级资本进驻下实现业态转换的宁陕县迎来多彩的蜕变。
靠着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宁陕县加速对生态资源的推动利用,积极依托其景观价值研创多元化的旅游内容。变劣势为优势,通过山地体育运动串联起旅游景观,形成旅游环线,不断丰富旅游品类,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出了独树一帜的山地体育系列旅游产品。
回望中国·大秦岭(宁陕)山地越野挑战赛连续举办的过往七年,宁陕县一直坚持在对旅游的全域开发中延长体旅融合的纵深线。高低起伏的山脉丘壑非常适合开展各类山地体育活动,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参赛者不仅能体验到竞赛的趣味,也能加强感官上的愉悦性。逐年增项的各类旅游活动,串珠连线地把宁陕各个地方的旅游景观纳入赛事活动举办地。增加了景区景点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对当地餐饮业、住宿业、文娱业等产业链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即将开赛的第八届中国·大秦岭(宁陕)山地越野挑战赛除部分遵从去岁的赛事惯例以外,还增加了更具娱乐性的垂钓大赛。赛事主体共分为7项,分别为第四届陕西省秦岭山地马拉松主题赛事和第二届秦岭峡谷乐园滑雪公开赛、广货街漂流越野跑两项赛、悠然山定向越野赛、宁陕县首届垂钓大赛、上坝河“穿越丛林 挑战自我”大赛、皇冠镇山地自行车赛等分项赛事。途经的多个旅游景区皆是宁陕县按照“党政主导、市场运作、各级联动、全民参与、抓大产业”的旅游工作推动机制联合投资企业精心打造的旅游产品。
位于宁陕县广货街镇的秦岭峡谷乐园景区是我市打造国家级高水平冬季项目的训练基地,本届大赛中的滑雪公开赛和山地音乐节届时将会在此举办。园内目前有秦岭四季滑雪场、秦岭峡谷漂流、秦岭峡谷酒店、水上乐园区、户外拓展区、自然科普区,是集体育运动、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国家AAA级景区。先后获批西北大学国家秦岭野外综合教育基地、旬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秦岭四季滑雪培训基地、陕西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是休闲旅游、企业团建、大学生户外实践、中小学研学、冬夏令营、康养保健的绝佳圣地。
除了像秦岭峡谷乐园这样依托外部景观,改造内部空间进而形成特色旅游产品的景点外,在悠然山和上坝河景区举办的越野跑和丛林穿越赛则完全是根据原有的自然资源加以建筑叠加的天然赛事场地。悠然山高山湿地景区依托景区独有的芦苇、红柳及万株野生海棠等原生态环境,严格遵循绿色开发、生态开发、低碳开发的三大原则,在保护自然生态、不破坏自然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打造出一套严谨的国际化生态旅游新标杆,是陕西省一张极具特色的旅游名片,现已成为自然与人文合一的生态景区。
而距西安只有百公里的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本次赛事主场的目的地,绝佳的自然风貌和细致入微的山水景观更是在往届赛事中吸睛无数。上坝河国家公园占地24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8%,是中国西部最为典型的生物多样性区域。公园集森林景观、水体景观和石峰景观于一体,历经十余年的精心打磨,现已经成为功能齐备、自成系统的“桃花源”。
从2006年宁陕旅游加速起航至今,十余年的光阴里,宁陕县全力以赴、全民一心地围绕旅游这个全县最大的产业开展各项工作。在全域旅游的战略布局下,宁陕旅游正朝着全域化、社区化、产业化和垂直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与目标发展。八年山地越野挑战赛的连续举办,是宁陕县从全域发展、旅游扶贫、旅游富民、文化兴县的深刻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适宜当地生态旅游逐步壮大的特色道路。它为山地体育旅游在安康的发展起到了鲜明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年,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运动员齐聚宁陕,更是提高了宁陕在国际视野中的知名度。
尤其当前,在山地旅游经济于整个秦巴山脉中的大部分区域尚处于浅起步的阶段,宁陕县坚持年复一年的扎扎实实打基础、认认真真抓创新,不断增强对各类赛事项目的延展性开拓,与业已建成和亟待开发的景区景点紧密结合,吸纳群众参与、投身旅游产业的各项门类分工,旗帜鲜明地践行“旅游+”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如今,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宁陕旅游产业的一个特色符号,它让贴着大地经纬缓慢生长起来的山丘脉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产品,让体育的竞技精神在此迸发,由衷的和新奇的目光在此交映,更多的当地群众依托山地体育旅游过上了“因旅致富”的好日子。
C 秦岭用绿色赋彩宁陕,宁陕用文化回望秦岭。
国家中央公园的神韵让宁陕的绿生动丰富、意蕴盎然。
文化就是宁陕,宁陕就是文化。
第八届中国·大秦岭(宁陕)山地越野挑战赛除了七项体育赛事依托景区景点举办之外,还有围绕地方特产、景观文化、民俗习惯、特色美食所开展的八项文旅活动,与体育赛事在不同地点同步进行。而这些文旅活动的举办地,无不是历经长足发展和数年谋划才得以改头换面之地。作为中央办公厅包抓的定点扶贫县和陕西省确定的首批旅游扶贫试点县,过去的宁陕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等种种因素导致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为了彻底改变旧时面貌,宁陕县在将旅游作为县域主导产业发展之初,就积极调解农民与第三产业、投资商与第一产业间的关系,并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将本地原居民后续几十年的生产生活问题纳入投资兴业的范畴之中。
2016年以来,宁陕县大胆探索了建设核心景区带动就业脱贫、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脱贫、开发旅游商品带动造血脱贫和通过资源入股、投工投劳带动创收脱贫的新路径,形成了全域开发的“蒿沟模式”、社区性开发的“皇冠模式”、协会+农户的“元潭模式”、股份制开发的“漫沟模式”、景区带动型的“八亩模式,”和“社区新建”的悠然山模式、“国有林场转型”的上坝河模式、“中心带动周边”的筒车湾模式。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不仅从根源上解决了当地农民与外来企业之间的利益融合问题,还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解决一同走可持续共建共享问题,还在传统农耕与服务产业中衍生出新的门类,加速了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8年元月,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对宁陕县坚持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创新秦巴山区旅游扶贫模式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将其作为七大典型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旅游对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地域环境的改善、改良和美化。今天的宁陕,丰富资源所打造出的优质、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正在发挥作用,蜂蜜、木耳、核桃等山货特产屡屡获奖,成为远销省内外的旅游佳品。宁陕人民利用大山馈赠的原生态食材,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美味佳肴,在赛事期间举办的美食节吸引游客纷纷驻足品美食、购山货,“后备箱”旅游消费在宁陕效益凸显。今年将在江口镇举办的首届核桃节,使宁陕的核桃产业能够得到集中的展示。当地群众形容是“核桃坡,核桃沟,核桃砭,核桃路,漫山遍野核桃树,核桃累累碰人头”,宁陕核桃的丰产度可见一斑,“纸壳核桃”远近扬名。各项旅游活动的举办吸引大量游客涌入宁陕,当地餐馆、酒店、特产销售更是成为直接的受益群体。2018年,宁陕县全年接待游客5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88%和31.5%。
时至今日,“秦岭文化看宁陕”在多方渗透中实现交汇互融,产品供给从资源异秉转向情感体验;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文旅服务由自主型走向标准化,“旅游+”跨界融合并积极深化探索大健康产业。由此我们得以窥见,在客源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宁陕何以能赢得游客青睐的深度秘诀,那就是靠着对自身资源的清醒认知,扬长辟短、补齐短板、长效发力。最重要的生命线就是,做好自己,做好“这一个”,“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从而最终将旅游变为惠民兴县的幸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