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通讯员 何源 张小梦)脱贫攻坚以来,宁陕县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工作目标,深化扶贫劳务协作,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深挖行业就业潜力,全面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加快扶贫搬迁由建房向就业安置、新社区建设转变,形成稳定就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就业扶贫助脱贫的稳定作用,让“就业”打通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牵线搭桥,让务工者就业有门路
春节刚过,一节发往常州的火车车厢里,乘车们都操着一口宁陕口音相互交谈,气氛格外热闹。
“就我们宁陕人,都差不多坐满了半个车厢啦!”查保民笑着说到。这节车厢里大多坐得是宁陕县到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务工者,他们由宁陕县人社局护送到详桓包装有限公司工作。
2019年,宁陕县开展“春风行动暨胶州对接、苏陕协作劳务专场招聘会”,从宁陕县招聘劳动力转移到金坛、胶州等地就业,“我们一行有五十多人,保底工资4000余元。”查保民转让了以前经营的服装店,和妹妹查保华一起前去务工,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就业新门路。
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合作理念,宁陕县不断深化与山东胶州、江苏金坛区、武进区劳务协作,与金坛区、武进区签订了《扶贫协作暨劳务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宁陕县人社局提早摸清友好城市胶州、金坛及县内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收集就业岗位,为贫困劳动力争取优惠条件,利用春节期间务工人员返乡之际举办招聘会和送岗进村入户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搭建招聘平台,实施招工引才。
近年来,宁陕县已经举办了20余场大型招聘会,2019年来自胶州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金红叶纸业有限公司等8家用人企业,共提供了43类工种1200个岗位,江苏常州市金坛区15家企业代表共提供38类工种1800个用工岗位。
授人以渔,让劳动者择业有选择
“不学一门技术,出去打工只能流辛苦汗挣劳力钱,学好技术脱贫才有盼头。”参加修脚师培训后上岗的杨宗琴深有感触。
杨宗琴是宁陕县城关镇旱坝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前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老人要照顾,孩子要抚养,日子过得紧巴巴。去年,杨宗琴和村里几个年轻人一起参加了人社局免费组织的12天修脚师培训,经过考试拿到了培训合格证,并到陕西远元集团上班。
“有技术和没技术打工收入相差好几倍,找工作容易不说,还从小工变成了技术工,第一个月就收入了3500块钱。”杨宗琴高兴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近年来,宁陕县人社局紧盯产业培育、市场需求和贫困劳动力个人培训意愿, 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居家妇女开展特色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开展创业培训,做到培训需求和培训工种精准对接。采取“送培训下乡”和等方式办班到村、培训到户、技能到人,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教学实训。强化资金支持,将就业补助资金的使用向培训补贴倾斜。在培训结束后,宁陕县人社局积极搭建企业与求职者择业平台,让劳动者自由选择,就近有西安等地,较远的则有江苏、山东等。
宁陕县将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培训情况、就业情况等信息登记入库,做到就业精准扶贫,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扶贫对象,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符合条件的给予不超过10万元3年内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
2016年——2018年,累计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93期4377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974人,扶持贫困人员就业上千人。
穿壁引光,让贫困户脱贫在本地
伴随着哒哒哒哒的缝纫机转响声,宁陕县工业园区的毛绒玩具厂正有序运作。“我腿有残疾,干不了重活儿,现在靠手工,每月工资两千多元,多亏了人社局和镇上干部的帮助。”城关镇贾营村的贫困户毛祖根说。
“利用零碎的时间在这上班,家里的零花钱和生活费都够了,还能照顾两个儿子,中午回家给老人做饭。”城关镇校场村的村民纠永霞在工作台面上动作娴熟地缝制着毛绒玩具布料,高兴地说着在社区工厂上班的情况。毛绒玩具厂子建起来后,她一有空就来,上个月收入了2300元。
宁陕县推行“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在人口集中的社区,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开办社区工厂,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脱贫增收。并出台吸纳就业奖补和水电费补贴、免去厂房租赁费等扶持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吸纳了宁陕宏萃方悦玩具有限公司、源康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作为总部级公司,充分发挥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成为“上班族”。
2018年以来,宁陕先后引进四亩地柴家关社区恒羽照明灯饰厂、城关镇汤坪八亩高益制鞋厂和筒车湾镇毛绒玩具社区工厂开工投产,县工业园区也将入驻一家总部级毛绒玩具企业,带动了全县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
下一步,宁陕县争取用三年时间,在11个镇建立社区工厂,招商引进5家毛绒玩具企业,解决323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