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谭海波 何源
随着社区工厂、脱贫产业园区的陆续出现,为宁陕县脱贫攻坚打开了一扇扇大门。而这背后,是该县融合推进“1+4”财政资金扶贫新机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思路谋划、机制建设、监督管理,让资金整合到位,让项目落实到位,让运转规范到位,有效激活各方资源,加快财政扶贫资金支出进度的结果。
整合资金“积沙成塔”
“社区工厂让我们有了就业的机会,实现了‘搬得进、稳得住’。”在宁陕县城关镇八亩村高益鞋厂工作的贫困户黄章友说。黄章友工作的这个工厂是八亩村引进建立的社区工厂。
2018年以来,该县通过引进外来企业或项目,整合搬迁安置点或村落的闲置劳动力建立社区工厂,以提供就业的方式带动居民稳定脱贫。社区工厂如雨后春笋迅速在一个个搬迁安置点安家落户,而在数年前,这样的项目从落地到资金到位是一个冗长又困难的过程,财政资金的使用也犹如“撒胡椒面”,往往让进度不断滞后。
宁陕县创新工作思路,以“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思路,推进了涉农资金“积沙成塔”式的高度集合使用,实现了全县一体化整合资金的目标,有效破解了扶贫资金投入的难题。
该县及时制定出台了《宁陕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宁陕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整合资金范围、资金投向、分年度计划、补助标准、资金分配等内容。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通过方案编制,整合归并涉农专项资金,减少资金重复交叉现象,推动涉农专项资金整合,将不同层面、不同渠道的涉农专项资金捆绑起来,统筹使用。
破解资金项目“牵手难”
2019年,宁陕县统筹推进产业振兴,壮大10个龙头企业,建设提升100个农业园区,培育1000户产业大户。“十百千”工程的稳步推进,得益于扶贫资金的整合使用。
该县以财政预算编制为平台,以重点扶贫项目为载体,促进资金引流,灌溉具体项目,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使用资金,按照脱贫效益最大化原则配置资源,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精准投入新格局。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和“57”标准,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筹资金,以扶贫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自下而上、分级把关”的要求,全县一盘棋科学谋划建好项目库,确保整合项目与脱贫攻坚需求相一致,有效地破解了项目和资金“牵手难”问题。
根据《宁陕县精准脱贫攻坚规划》,对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范围、整合方式和年度实施计划进行了明确,细化和确定了项目的实施区域、建设内容、资金投入、预期效益等内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精心编制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方案,明确每年的涉农整合资金安排的重点领域和项目,每年都集中财力建好一类或几类重点项目。与此同时,考虑偏远边穷地区和非贫困村,一并统筹结合建立项目库。
据悉,2019年宁陕重点支持38个计划脱贫村和计划2795户5420贫困人口发展特色林果、种养业、生态旅游、电商扶贫、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项目的痛点往往在于“钱什么时候能到位?”为了解决问题,宁陕县加强机制建设和监督管理,让财政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宁陕县对资金整合规划、项目申报、资金分配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推进高效使用财政扶贫资金,改变各部门在涉农项目资金的申报、分配、使用上各自为阵的局面。该县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规范审议流程,提高审议效率,避免项目实施之后存在“项目等资金”的情况出现,按照财政扶贫资金专人负责、专账核算、专人审批“三专管理”原则,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县镇两级报账制、工程监理制、统一验收审计等,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规范使用。
该县财政部门及时跟踪和掌握项目进程,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进度足额拨付资金,杜绝人为滞留。明确每项资金的申报流程和拨付审批手续,将涉农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完善“阳光操作”制度,项目库建设、整合方案、资金下达计划等都在政府网站及时公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将项目建设内容、受益情况公示到镇、村。财政、扶贫、审计、纪检、监察部门,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资金计划一经下达,便开始启动项目资金支出报账进度跟踪,传导压力,加快项目实施,保证资金时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建立了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监督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