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吴琛
宁陕县城全景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当上了生态护林员,我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今年仅靠护林员一项,就让我家增收了7000元。”今年50岁的宁陕县筒车湾镇油坊坪村村民张康武,向到宁陕县蹲点调研采访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团成员介绍说,他自己还种植了2.25亩天麻,去年各项收入达到2.8万余元,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600元。
宁陕县林权交易中心主任胡茂毅介绍,张康武只是宁陕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案例。“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作为陕西省重点林业县的宁陕,立足生态优势,通过发展生态产业,落实生态政策,实施生态移民,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探索出了生态脱贫的‘宁陕实践’。”胡茂毅介绍说。
生态产业
让群众有了发展能力
“去年我养了25箱蜂,产了200公斤蜂蜜,全部通过合作社卖出去了,挣了1万多元,今年我还要再多养几箱。”宁陕县太山庙镇油房坪村贫困户朱清德说,通过合作社,他率先实现了脱贫。该村村支部书记张爱林介绍,油房坪村共发展中蜂养殖600余箱,年产值36万余元,户均增收4000余元。
据了解,宁陕县把生态产业作为扶贫治本之策,先后编制出台生态产业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并逐村逐户制定生态产业发展方案,进一步巩固提升板栗、核桃、食用菌三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林麝、梅花鹿、中蜂三大养殖产业和天麻、猪苓、魔芋三大种植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设高标准核桃园11.7万亩、板栗园21万亩,林麝、梅花鹿养殖存栏量1500头,发展林下天麻、猪苓等药材9.97万亩,年发展食用菌1000万袋,年产天麻、猪苓等中药材1万余吨,生态产业覆盖全县70%以上农户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
同时,宁陕县立足生态优势,多措并举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先后成功引进29家企业投资开发38个旅游项目,引资总额突破340亿元,并围绕五大景区辐射和带动周边村镇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形成了依托景区就业、旅游服务创业就业、资源入股、投工投劳创收、旅游商品销售增收等多种脱贫致富路径。
生态政策
让群众有了增收渠道
在宁陕县四亩地镇严家坪村,32户村民通过林地入股组建罗家沟板栗合作社,累计发展板栗园1350亩,入股社员106人,其中入股的贫困户12户41人,参加合作社生产劳动的贫困户15户46人。2017年,罗家沟板栗合作社将板栗园的林地经营权流转给宁陕县林之语农林工程有限公司,期限为20年,由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入股社员可以按股获得林地经营权流转分红,还可到园区务工增收。在2018年合作社分红大会上,入股社员每户平均分红3000余元。
宁陕县林权交易中心主任胡茂毅介绍,宁陕持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将306.2万亩集体林地确权到户,累计开展林权抵押面积达3.17万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337万元。积极探索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开展公益林预收益抵押融资,累计流转林地85万亩,总交易额达7亿余元,发放了全省首批公益林预收益抵押贷款180万元。“通过明确产权、承包到户,贫困户以林业资产入股分红、融资收益、流转收益等方式增加资产性收入,覆盖贫困户742户1626人,年人均增收510元。”胡茂毅介绍说。
另据了解,宁陕县以镇村为单位,组建40家林业合作社和15个林业工程队,每年重点生态工程优先采购合作社产品服务,聘用贫困劳动力占比达到40%以上。2017年,全县共实施森林抚育、造林绿化等工程项目,直接带动3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2018年实施森林抚育项目1万亩,覆盖5个村8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