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通讯员 何源 刘长兵 马慧)桥修好了,过河再也不难了,自来水管道铺到了家门口,有了安全的饮用水,林果、魔芋,中蜂养殖、黄花菜种植……多样化的产业由合作社带动,规模化成为发展的新模式,近几年来的竹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竹山村位于宁陕县江口回族镇东南距镇政府18公里,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578户1678人,现有贫困户178户483人,是全县最大的贫困村之一。村域面积大,贫困率发生率高,任务重,是摆在县镇村干部面前实实在在的难题。
     针对竹山村实际情况,成立了竹山村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江口镇政府县林业局和竹山村驻村工作队选优选强整合了“四支队伍”力量,实现了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村干部、驻村队员等一人一岗、岗岗有责,围绕一个“中心”即党支部,推进了活动阵地、班子队伍、培养管理、“党建+为引领”的“四建设”活动。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驻村工作队员深入到每个项目现场,开展实地考察、论证汇总,将群众所期盼的人畜饮水、便民桥、通组道路、产业发展等项目的建设概况、建设内容、社会效益等群众掌握清,为项目落地实施奠定基础。
     竹山村建成标准化活动场所281平方米,文体活动广场500平方米,有力推进了“党建+脱贫”和“党建+新民风”工作,实现了搬迁和环境建设、基础建设项目等有力推动,成功开展了“互助组”试点工作,互助资金管理“11123模式”在全市开展经验交流。
     “政策好,干部帮扶到位,又被表彰为脱贫标兵,力争年度脱贫摘帽”。这是竹山村贫困户李品青在脱贫越线季度点评会上的承诺。
自开展“党支部+互助组+农户”的模式促脱贫以来,竹山村将贫困户会议常态化,以自然院落为单位,定期开展会议,公开“晒任务”、“比进度”、有力的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发展活力,从之前“要我干”,再到如今的我要脱贫,这是一年帮扶干部切实的体会。
     2018年7月28日晚,瓢泼大雨打断了竹山村所有帮扶干部和群众的睡眠,竹山村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暴雨天气。这场暴雨致使人蓄饮水、便民桥、通村道路水毁严重,群众生活生产一度陷入困境。在查明灾情后,村里采取暂时抢通和项目申报结合的方式,及争取包帮部门和镇应急物资,对人蓄饮水、道路、群众房后塌方开展了临时抢通和处理,对便民桥、道路建设等采取争取涉农项目和专项资金进行解决。
     在这场灾害中,竹山村共争取资金70万元,维修道路路基垮塌悬空24处,维修便民桥12座, 维修人蓄饮水管道4 处 ,维修灌溉堰渠900 米、护田河堤100 余米,实现贫困群众易地搬迁127户413人,完成综合环境整治52户155人,列入计划的8个项目全部提前完成。
     2018年以来,全村有力的推动了佳慧农场、建国农林合作社、友谊农产品合作社壮大发展的同时,以带种代养、租赁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
     “原来没有技术,不敢发展,现在有合作社领路,分红了500元钱,奖补4000元,发展产业更有信心了。”竹山村村民朱顺安高兴地说。
2018年,全村发展天麻58亩、猪苓25亩、重楼20亩、白芨100亩、苍术40亩,发展养蜂920箱,发展黄花50亩,完成冬季核桃建园30亩,开展森林抚育3000亩,其中有81户贫困户在本地务工挣钱。
     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庄,在脱贫攻坚的浪潮中,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下一个征程。
原文链接:
http://news.cnwest.com/dishi/a/2019/01/08/1762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