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11月11日 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大幕。作为唯一一家参展进博会的常州企业,金坛金昇控股携旗下三大百年品牌卓郎智能、埃马克机床、赫伯陶瓷亮相上海。跨境并购,借梯登高,金昇成为常州“工业明星城市”的又一张“国际名片”。
     融入常州主城,金坛全区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经济总量增幅连续数年位居苏南各县(市、区)第一方阵。金坛区委书记狄志强说,金坛要从苏南后发地区实现异军突起,就必须要保持“增幅始终领跑、总量不断进位”的态势,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并重,加快项目引进和加快项目建设并举,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让青山绿水成为金坛实现后发先至的最大禀赋,争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中+德:借梯登高,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
工业制造,对标德国。
     埃马克是德国机床业的“隐形冠军”。2010年,埃马克与金昇合作,在金坛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成为埃马克集团在德国本土之外唯一的生产制造基地。在这里,中德团队深入合作,持续改进产品,优化生产流程,已累计生产并销售机床1400多台。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雪平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了借梯登高,成为拥有品牌、技术、市场渠道、团队,盈利能力优秀的一流企业,因为注重品质,他们的纺织机械由中国一流成为世界一流,机床由中国二流成为世界一流。
     在“奔驰”之乡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一场中德(常州·金坛)创新产业园推介会吸引了众多德国企业的视线。以埃马克、皮尔磁、康普、格瓦诺等企业为代表,近20家德资企业在金坛落地发展,金坛正成为越来越多德资企业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地。当前,金坛经济开发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德(常州·金坛)创新产业园,打造成集产业发展、研发孵化、企业办公、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中小企业合作园区和精品园区,让德国工业4.0与中国智造亲密握手。
特+新:“三特一新”,产业布局聚焦高精尖
     走进正在建设的信维通信项目工地,占地1095亩的工厂正拔地而起。作为全国首家上市的天线公司,信维通信主要从事天线及声学组件、无线通信和物联网软硬件等业务。信维通信的“加盟”,进一步优化金坛区的产业目录,并助推金坛成为“高精尖”产业的聚集地。
     加快项目引进,加快项目建设,补好产业层次短板。曾经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中慢了半拍的金坛,现在已瞄准了新能源汽车、移动智能终端、5G移动通信网络和光伏新能源产业等“三新一特”风口行业。今年1-10月,金坛共签约引进工业项目72个,协议总投资487.4亿元,其中“三新一特”产业占比超60%。
     举全区之力,推动高端发展。近四年来,金坛引进了众泰汽车、中航锂电、信维通信等8个50亿元以上智能制造龙头项目,带动集聚了500余个科技型中小项目,跨越发展的新动能越来越强。
     同方威视是上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为实现产品产业化而衍生出的一家自主创新型的企业。公司以辐射成像技术为核心,专注于安检设备和系统的研发与制造。同方威视金坛基地,是北京之外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总投资达53亿元。同方威视副总经理杨宏伟说,“金坛基地未来会建成全球最大的安检设备生产基地。”
     直溪镇位于金坛西北部,经过多年打造,现已成为金坛最大的光伏产业集聚区之一,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连续两年超百亿元。直溪镇党委书记吴志高说,“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性,需要精准研判产业链需求,精准分析手中资源,精准对接项目信息。”多年来,亿晶光电专注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生产和销售,并拥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成为国内率先实现垂直一体化生产的光伏企业,成功挂牌上市。
     发展“三新一特”产业,大数据、云计算等已像厂房、设备以及原材料一样,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今年9月,总投资超过15亿元的常州国云大数据信息产业园项目落户,不仅填补了全区数据仓储、数据安全、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空白,还为金坛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和5G移动通信网络产业提供了新时期的网络基础设施。
     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服务企业发展。来到金坛政务服务中心,记者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窗口——“工业50”窗口,该窗口专门服务在金坛的企业,创新实行50个工作日审批制度。金坛政务办主任巫政强介绍说,近年来,金坛政务服务中心不断提升项目建设审批效能,实现了一个窗口评估、一辆车子踏勘、一个中心审图、一次上门全验收。去年,金坛政务服务中心为46个建设项目提供竣工联合验收服务,平均验收时间由12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验收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0%。
城+乡:城乡融合推动全域发展
     山、水、茶、盐是金坛的自然禀赋。地上有山水,地下有盐矿,一个“点盐成金”的创意让金坛文旅融合找到了自己的“蓝海”,唤醒了沉睡的地下盐矿,把山水资源、道文化、盐文化的IP实现了有效的转化。金秋十月,国庆黄金周东方盐湖城接待游客量再创新高,景区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各大主题山居在半个月前就预订一空,入住率高达100%,成为江苏全新文化旅游目的地。
     放大山水资源,长荡湖从生产型湖泊转向生态型湖泊。长荡湖是太湖流域第三大湖泊。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渔民在全国率先“湖上放牧”,使金坛成为“中华绒螯蟹之乡”。金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陈锁龙说,时隔35年,金坛长荡湖6.8万亩“天罗地网”被全部拆除,河蟹变“人养”为“天养”,这标志着湖泊真正从生产型转向了生态型,长荡湖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开发、规划引领、基础先行。
     绿色茅山,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茅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陆礼军介绍,接待人数从2015年的128万人次增长到去年的325万人次。金坛巧妙开发“一山一水”两大旅游板块资源,形成茅山道文化养生度假游、上阮生态休闲乡村游、长荡湖湖鲜美食游3条精品旅游线路。依托精致山水,促使金坛旅游业攀上新台阶。去年,金坛实现旅游总收入83亿元。
     以全域旅游为契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全力打造“上得了山,下得了田;进得了户,入得了园”的示范型美丽乡村。今年10月13日,仙姑村美丽乡村示范项目落成。仙姑村位于茅山风景区内,紧邻华夏宝盛园、一号农场等旅游休闲度假区。随着四好农村路的全面贯穿,仙姑村内新型民宿日渐兴起,农产品电商乘风而上,乡村旅游如火如荼。走进金坛半边山民宿村,清幽的竹林小道、清澈的九龙潭、成排的徽派建筑。半边山下文化顾问海平介绍,半边山民宿村遵循“一院一品一主人”,每栋小院各具特色,让每一院落都有文人融入,书写自己的故事。目前通过“公司+农户”成立民宿合作社,吸引24户农家入股,新增农村就业60余人,每年每户可增收3万~5万元。
     乡村振兴,百花齐放。秋收时节,黄金村迎来了十年一遇的大丰收。2007年底,黄金村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集约化经营,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模式。村里引进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先后建立1000亩有机稻米基地以及超级水稻、彩色稻米育种基地,成为省内有机、绿色稻米认证面积最多的特色村。发展有机稻米种植,打造农产品品牌。现在,黄金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8000元增长到2.38万元,黄金村也从省级贫困村蜕变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创新做好高质量发展的三道“加法”,金坛,新一轮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加速劲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