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诗梦 通讯员 廖珊)宁陕县委、县政府抢抓全省“兜底脱贫试点县”机遇,加大对以五保老人为主的特困对象保障投入力度,大力推进集中供养精细化、分散监管常态化、失能关爱亲情化,以五保供养为主的兜底脱贫工作迈上新台阶,破解了特困对象生活保障难题。 
     着眼精益求精,推进集中供养精细化。为全面提升五保供养水平,确保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居住安全、生活舒心,宁陕县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上水平”的基本思路,分流域规划建设了覆盖全县的“一中心三区域”四所大型五保供养机构(中心敬老院300张床位,太山、江口与筒车湾3所区域敬老院各150张床位),均实现了“四室五有”,配备起居照料室、卫生保健室、文化娱乐室、临终关爱室,有餐厅、有浴室、有暖气、有菜地、有墓地。“一中心三区域”敬老院建成投用后,随即关停了原老旧敬老院27处,彻底解决了过去敬老院存在的布局分散、管理粗放、责任缺失等问题,形成了覆盖全县11个镇的五保供养新格局。同时,强化制度建设,推进精细化管理。创新制定了《宁陕县敬老院工作人员“五制”管理制度》,实行敬老院院长法人制、人员聘任制、工资差别制、责任追究制和末位淘汰制“五制”管理。 
     破解难中之难,推进分散监管常态化。集中供养使大部分特困供养对象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分散居住的五保老人监管又成了难中之难。为此,宁陕县采取“两步走”措施落实分散五保老人监管责任。一方面,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将分散居住老人的土地、林地、房产处置变现,资金存入老人账户,解决了老人入住敬老院的后顾之忧,同时,组织部分分散居住的老人到敬老院实地参观、感受环境、体验生活,增强其主动入住敬老院的意愿。另一方面,创新制定了“三同四一”(即农村分散五保对象与监护人同吃同住同生活和一户一本一照一协议)监管办法,对暂时不愿入住敬老院的老人,由镇村落实监管责任人,签订供养监管协议,建立监管台账,并对监管责任落实情况一月一检查,跟踪问效、一追到底,有力有效确保了全县分散五保供养监管责任落实不落空。 
     聚焦困中之困,推进失能关爱亲情化。宁陕县在安康市率先建立了失能五保老人托养中心。失能中心投用后,高位截瘫的何永龙列入第一批入住名单。当得知儿子下半辈子的生活有了着落,何永龙的父母激动得热泪盈眶。入住后,工作人员看到何永龙整日郁郁寡欢、不愿交流,决定教他绣“十字绣”让其重拾生活信心。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引导下,何永龙对“十字绣”萌生了浓厚兴趣,整天手不闲,不出3个月就绣好了第一幅作品。重拾生活乐趣的何永龙笑容渐渐多了,身体状况也大幅好转。在何永龙的感染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绣“十字绣”的失能老人越来越多,劲头越来越足。失能托养中心的建立,不仅为像何永龙一样的失能对象提供了生活居所,更重要的是通过亲情关怀和心灵慰藉,让他们重拾生活希望,真正实现了“托养一人、幸福一家”的美好愿景。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81115/html/page_05_content_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