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伟 通讯员 杨宁
宁陕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目前,全县有贫困村34个,贫困人口3844户8925人。为了确保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宁陕县全力统筹各级定点扶贫单位、爱心企业、苏陕协作单位等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扶贫网优势,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搭建起全员参与脱贫攻坚的大平台,有力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爱心帮扶激活力
“有这么多爱心人士帮扶,我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了……”9月29日,宁陕县广货街镇沙沟村低保贫困户成善民激动地说。 成善民家有4口人。前些年,他因车祸导致肢体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收入主要靠妻子刘天梅外出打零工。今年,成善民的女儿考取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但学费问题让全家人一筹莫展。
得知成善民家的情况后,驻村干部不仅帮他家在中国社会扶贫网进行了注册,还在网上发布了其女儿急需助学资金的信息。很快,成善民家便得到线上、线下爱心人士的帮扶,一个多月便募齐了2万元助学资金。
今年以来,宁陕县为了给贫困群众和社会爱心人士搭建“桥梁”,大力推广应用中国社会扶贫网。针对贫困群众不善于使用中国社会扶贫网APP的状况,该县调整充实了199名村级管理员,通过现场培训、编写操作指南等方式,确保管理员会使用、会推广、会审核,激活了中国社会扶贫网的基层细胞。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争取爱心帮扶2600余次,对接率高达73.26%。仅今年9月7日至9日,宁陕县发起的爱心超市募捐公益活动,就吸引了1.02万人次参与,共为全县41个“爱心超市”募集资金53.43万元。
除此之外,宁陕县今年还通过中办扶贫助学金、泛海助学行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14个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筹集助学金243.8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669人次。
定点帮扶添动力
“自从有了这个广场,村民休闲娱乐就有了好去处。”宁陕县皇冠镇兴隆村贫困户唐文兵说。每到傍晚时分,村民们就会聚集在社区文化广场上,一边享受凉爽的河风,一边跳起广场舞,消除一天的疲劳。 兴隆村是省政府办公厅和安康市环保局定点帮扶、宁陕县委宣传部联村包帮的小山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8户6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295人。
近年来,这3家帮扶单位先后为兴隆村协调争取重大项目17个、基础设施投资1.02亿元,发展猪苓2万余窝、养蜂2800箱、畜禽养殖107户,使全村贫困发生率从48.8%下降到1.56%。昔日贫困的小山村,如今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富民产业稳步发展,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兴隆村的变化只是该县定点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央、省上、市上三级定点帮扶单位凝聚合力帮扶宁陕县脱贫攻坚工作,其中中央办公厅先后派出6批17人赴宁陕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89个党支部结对帮扶宁陕县40个贫困村,省内22个单位派出45名干部扎根一线。据悉,三级定点帮扶单位为宁陕县争取项目500余个,累计资金投入达到4.05亿元,其中直接投资6051.35万元。
宁陕县还积极抢抓与外省市的扶贫协作机遇,与山东省胶州市签订《宁陕县与胶州市对口合作战略框架协议》。胶州市捐资1500万元援建筒车湾镇胶州小区,实现了桅杆坝村的整体搬迁,惠及206户740人,其中贫困户100户234人。
企业帮扶增潜力
“我能赚这么多钱,多亏了企业的真情帮扶。”9月29日,宁陕县城关镇八亩村贫困户黄章友说。 黄章友家有5口人,两个女儿都在读大学,家庭负担重。由于缺资金和技术,黄章友家难以发展致富产业。2014年,黄章友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去年,陕西宁陕秦南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八亩村,带动全村发展食用菌产业。该公司实行统一供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黄章友在公司的帮扶下,去年发展了1.5万袋食用菌,当年年底收入就达3万元。据该公司董事长陈世明介绍,他们公司目前在宁陕县已带动192户贫困户发展香菇产业,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
一个个帮扶单位、爱心企业的积极参与,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渠道,提升了“造血”能力。近年来,宁陕县已先后有45家涉农企业、合作社主动承担脱贫攻坚重担,不仅与贫困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而且对产业发展户实行“技术指导、产品回收”,降低贫困户市场风险。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45家涉农企业、合作社直接带动302户贫困户种植天麻150吨,年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带动516户贫困户养殖中蜂7854箱,年户均增收4000元;带动222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年户均增收1.5万元。
为解决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难题,宁陕县采取“直营店(电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食用菌、土蜂蜜等农产品直接引进西安市永辉超市、凤凰优选连锁店进行销售。同时,宁陕县还在江苏省金坛区、山东省胶州市建立近10家“宁陕农特产扶贫专柜”。除此之外,宁陕县还积极组织当地农副产品“触网触电”销售,搭乘“互联网+”快车。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000余户贫困户发展起了食用菌、蜂蜜等产业,累计销售各类农产品500余吨,销售收入达1.2亿元,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81010/html/index_content_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