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通讯员 杨宁)今年以来,宁陕县以大力推广应用中国社会扶贫网为抓手,探索“321”工作模式,搭建起贫困人口和爱心人士的爱心桥梁,创出了动员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脱贫攻坚的新路径,营造了社会各界和贫困群众广泛参与、良性互动的社会扶贫氛围。
坚持三管齐下,健全组织网络
     坚持全县上下总动员,按照“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推、社会主帮”的思路,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先后多次召开推进会。实施“村为主体、部门同责”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村为运行管理基本单位,将责任压实到各驻村帮扶部门,形成了各部门、各镇村全员参与的火热局面;积极动员帮扶部门齐参战,通过函请、拜访等形式,逐一动员23家中省市帮扶单位和74家县级帮扶单位,由其组织干部职工或以单位集体名义注册成为爱心人士,并自愿对接爱心需求。在积极争取下,帮扶宁陕县的某中直机关还专门拿出10万元爱心基金,在社会扶贫网上进行“点对点”支持。
畅通两方渠道,实现精准对接
     宁陕县充分运用互联网“O2O”渠道优势,促进供给资源和帮扶需求精准对接,实现社会扶贫精准化对接。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发布需求,积极“开源”。紧扣爱心人士注册数量、物品需求数量、资金需求数量,创新实行“周通报、月点评”的双向激励机制,调动各村、各部门发布需求的积极性,基本实现了“每月每村有新增”的全面开花态势,相关做法被省管理中心通报表扬。同时,牢牢把住需求质量的生命线,提出了“真实、合适、规范”的三要素审核标准,并明确对弄虚作假等实行“一票否决”;另一方面发动爱心人士对标需求,帮助“圆梦”。
     指导各村充分挖掘帮扶部门、亲友同事、网络社交等爱心资源,对接实现爱心需求。为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县上还建立了重点需求“直通车”制度,每月审核精选出5—10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爱心需求帮助对接。仅7月,全县就争取爱心帮扶2600余次,募集资金超过70000元,需求对接率高达71.76%,而且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例如,该县四亩地镇贫困户彭某某募集残疾人护理费的需求,不到3天时间就募齐5000元;龙王镇贫困户陈某某筹集学费的需求,不到2天时间就募齐2000元,充分展现了“互联网+社会扶贫”的强大威力。
聚合一张网络,放大扶贫效应
     宁陕县树立“大社会扶贫”理念,将社会扶贫网与定点扶贫、苏陕协作、三大帮扶体系、爱心企业捐赠等有机结合、深度嵌入,从而实现一张“互联网+”网络平台聚合全县社会扶贫力量。既按照“全程留痕”的理念引导线下资源汇入线上,主动吸引各类帮扶资源通过社会扶贫网来实现捐赠,发挥平台的公开、权威优势;又积极挖掘电商平台功能促成线上资源带动线下,支持全县上线的宁陕木耳入选中国社会扶贫网陕西馆重点推荐产品,有机大米、香菇入选特色产品。
     据悉,在8月23日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社会扶贫网主办的2018年中国社会扶贫网成果发布会上,宁陕县荣获全国点赞“我的爱心帮扶”十大优秀组织奖第一名,该县主推责任人同时荣获点赞“我的爱心帮扶”十大优秀人物奖第一名,这也是全省唯一的获奖单位和个人。
原文链接: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8-08/30/content_15953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