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正斌 秦梅)产业扶贫是脱贫之基,更是致富之源。2018年以来,宁陕县太山庙镇党委政府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针对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劣势短板,充分借助金融扶贫的春风,着眼于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新型产业,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发挥产业园区规模效应,全镇优势产业呈现出长短结合、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
 

剖析现状“开良方”,考察学习“抓良药”

     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太山庙镇原有的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的短板日益凸显。在这个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的小镇内,广袤的林地、丰富的药材资源,促使当地形成了以农耕种植为主,食用菌培育、药材种植、林果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自然资源较强的依赖性一直限制着当地群众发展,特别是随着天然林禁伐和香菇价格的波动,食用菌这一“短平快”的产业也渐渐淡出群众的视线,种植户数量降到历史最低,大量农村劳动力或闲赋家中、或外流务工,“空心村”现象日益凸显,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匮乏。
     为打破这一局面,太山庙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牢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努力让“绿水青山”发挥本身生态效益的同时能够发挥“金山银山”的经济效能。镇党委政府先后组织30余人次近到本县产业大镇、临县石泉镇安、远赴江苏金坛学习参观,对计划引进产业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产业发展前景及相关技术要求,积极征求各村群众的发展意愿,认真研判,为后续的产业落地奠定基础。后经多方考察论证,先后确定了黄花菜、魔芋、大红袍花椒、有机杂粮种植,梅花鹿、林麝、中蜂养殖为重点发展项目,以“绿色、生态、健康”的理念引导发展模式创新,不断鼓励群众参与新产业的发展,为群众致富增收添动力。

 

多点开花兴产业,打造园区稳增收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适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种子才能有更好的产出。而作为产业来说,好的产业项目就是“金种子”。该镇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专家咨询、市场调查、实地查看等途径,最终确定从环境与我镇相似的镇安县购进5万斤魔芋种,发展魔芋300亩;从石泉县购进抗病丰产品种猛子花黄花菜苗60万余株,建成两个种植基地,连片种植80亩黄花菜;新建梅花鹿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1900平方米,计划养殖梅花鹿100只;发挥高山杂粮的生长优势,种植有机水稻、杂粮230亩;德洲养殖专业合作社与荣庚生态科技公司合作养殖林麝40只、大鲵10000尾。全镇建成魔芋、花椒、核桃、猕猴桃、中蜂五大产业园区,累计带动帮扶贫困农户300余户,转移闲散劳动力50余人,通过在合作社务工的方式户均直接增收近2万余元。群众广泛的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壮大了产业发展群体,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的同时,对新日子更有了盼头,为乡村振兴实现奠定了基础。
 

各方保障解难题,凝聚合力促发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产业来说,技术便是产业发展的必备“粮草”,做好技术文章是关键。为了确保产业落地后能够扎下根、开出花、结出果,围绕新引进的产业,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专项技术培训,让专家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专家对农民生产中发现的问题答疑解惑。有了技术傍身,产业发展起来便少了许多弯路。据统计,自3月开春以来,太山庙镇累计组织产业技术培训10次,专题培训4次,培训500余人次,干群共同努力,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良好的产业发展模式不单是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同时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该镇充分结合作物生长特性,积极推广魔芋-玉米套种、黄花菜-花椒套种模式,一改传统单一种植,采用综合利用田间环境,充分发挥套种的优势,不断提高产出,为群众增添了一份发展的信心。
     党委、政府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领头雁,为当好这只领头雁,该镇以金融扶贫为东风,先后为48户贫困农户审批“脱贫贷 ”195万元,为150户农户办理互助资金143.7万元,用作农户家庭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解决好产业发展资金困难的问题。积极争取特色产业奖补资金100万元,鼓励发展产业的农户不断壮大,让更多的群众通过产业发展而脱贫致富,申报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38万余元,用于引导贫困户投身到产业中来,不断提升贫困群众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我们就是要合理利用各村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要有短期见效的产业,又要有长期稳定增收的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带动能力,使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不返贫。”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宋博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