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产业扶贫技能读本
 
     西部网讯(通讯员 杨宁)邓乐超,是一名80后小伙,今年34岁了,家住月河村腰竹沟组,家里有比他小两岁的妻子吴娇,还有两个正在读小学的女儿。2014年,因为他家庭劳动力少,发展产业没有资金等原因被纳入贫困户。
     高中毕业之后,他就回到了农村,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头脑灵活的他随后便发展起袋料食用菌,几年后与本村的一个姑娘结婚,婚后生育了一个女孩,由于生活太艰苦,这段婚姻只维持了短短的两年。
     离异后邓乐超独自到外地务工,虽然有些收入,但他常年不在家中,对家人总是觉得愧疚,想回家发展又苦于没有好的项目。2015年,在务工时遇到吴姣,吴姣也是离异后独自带着个女儿到外地务工,相同的境遇让两人一见倾心,2016年2月两人在宁陕县民政局办理了登记结婚手续。
发展养猪产业
     婚后,邓乐超上有老人,下有小孩,他放弃了到外地继续务工的想法,通过电视网络不断学习扶贫相关政策,看到国家的扶贫惠农政策后,就动员妻子一起到村委会向村干部、第一书记及帮扶单位咨询产业发展等扶贫政策。在包帮干部与村干部帮扶下,邓乐超最终决心在家乡养殖黑猪,包帮干部协助为其办理了5万元“脱贫贷”贷款,解决了发展养殖缺资金的问题,建起了130余平方米标准化圈舍,他向亲戚朋友借了3万元,当年就购买了架子猪、小猪共37头,把养猪场经营了起来。
辅导孩子写作业
     邓乐超一边学技术,一边搞养殖,起早贪黑,他觉得无论自己多么辛苦和不容易,也要承担起一个男人的职责,坚持把产业做下去,争取早日脱贫致富,让家人过上好日子。2017年初他继续扩大了养殖规模,先后投资10万余元,购买公猪1头,母猪9头,自行繁殖自己养,同时也销售猪崽,到2017年底,已养殖出栏黑猪21头,猪崽40头,光卖猪崽就收入24000多元,销售成品黑猪10头,收入23000元。
取蜂蜜
     在发展黑猪养殖的同时,邓乐超还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栽植猪苓100斤,天麻640斤,灯台七0.1亩,发展养蜂10箱。同时,他还利用政府出台的土坯房改造政策进行了房屋改造提升,改善了居住环境,邓乐超也因为勤劳自强而被聘用为月河村的生态护林员,年工资7000元,2017年家庭纯收入达到36475元,人均收入达到18238元,并顺利脱贫。
     面对未来,邓乐超说:“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和妻子掌握了繁育母猪、养猪及中药材种植等技术,积累了很多经验,以后我就更不怕了,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包村干部和村委会帮助,我们有信心去发展产业,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原文链接: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8-06/29/content_15872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