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苗 张倩)4月24日一大早,新场镇新场村杉树坪组贫困户王选彦冒着小雨出了门,同村的其他30多名村民和他差不多一起出了门,他们一起赶到了宝峰种养合作社。
    与一个月前相比,宝峰种养合作社有了很大的变化。靠东边的地头上,一排整齐的大棚呈弧形排开,王选彦他们不需要人招呼,走进大棚,开始了一天紧张忙碌的劳动。
    王选彦背着喷雾器一边给辣椒苗喷水,一边说:“我父亲身体近来一直不好,没办法出门务工,多亏刘老板,让我在合作社务工。”说着刘老板,宝峰种养合作社的负责人刘海峰笑呵呵的走进了大棚。
    “不敢喊老板,这才刚起步,哪敢当老板!”听见别人叫他刘老板,刘海峰显得很谦虚。“今年我们和重庆鸿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全镇合作种植800亩辣椒,这几天正在大棚里育苗,等忙完了,我准备再扩一栋猪圈。”说起产业发展,刘海峰显得底气十足。
    刘海峰的底气,离不开背后新场镇党委、政府和新场村支部的大力支持。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新场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依托“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支部作用,在选择产业时,反复考察、论证,听取多方意见。选准产业后,支部协调矛盾推进产业进度,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动员,争取包帮部门产业奖补资金,引导群众发展产业。
    新场村贫困户吴恒彦,家中四口人,两个孩子都在外读书,妻子在新场小学做炊事员,自己靠打零工挣钱。针对他的家庭情况,驻村工作队为他制订了入股养殖合作社,夫妻二人继续务工增加收入的帮扶计划。一开始,吴恒彦夫妇对入股合作社有顾虑,对县上制订的奖补政策也不十分了解,怕入股后分不到红。经过镇村干部多次上门讲解政策,也多次动员他入股合作社,2017年,吴恒彦入股合作社代养生猪16头,一家通过领取产业奖补、合作社分红,光这一项收入12000余元。
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新场镇采取“支部+阳晨牧业+宝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去年全镇7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900余元。
    今年,该镇借力“三变”工作,继续推进“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辣椒种植项目在新场镇落地,20个育苗大棚已投入使用,项目还辐射到龙王镇3个村。以“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同心村种养殖合作社,种植花椒、板栗等特色种植达900余亩,天麻、猪苓6000㎡;建造年出栏600余头猪的规模化养猪场一个。以“支部+产业大户+贫困户”新场村目前发展养蜂合作社一个养蜂500余箱,年出蜜1万余斤;发展特色养殖场两个,造占地面积600㎡的林麝养殖场一个,占地面积1600㎡的梅花鹿养殖场1个。发展花石村天华山种养殖合作社,入股发展生态猪养殖500余头、生态养鸡1000余只、生态园种植有机蔬菜100亩。 
    在产业发展中,新场镇通过支部“+”,不但降低了产业发展的风险,增强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而且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领导力和号召力,同时还锻炼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