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新闻网讯(通讯员 谭海波  李兵 何源)2月23日,农历正月初八,春节收假第二天,走进秦岭深处的宁陕县新场镇,家家户户檐下挂着的大红笼和门上贴着的火红对联,弥漫着浓浓的节日喜庆氛围。虽已是早春二月,但山高天寒,这个宁陕北部的高海拔镇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天空蔚蓝,阳光灿烂。顺西河而上,车行驶在新铺成的宽阔的水泥路上,没有了往日的颠簸。复垦土地打面土的挖掘机,山坡上、农田里翻地的村民,镇村干部和农户务实的打算和满满的信心……干事的劲头热气腾腾,创业的热情暖意融融,山乡发展春潮劲涌。

农户正在翻耕土地,为春播做准备
    对同心村长坪组村民王桂宝来说,过去的一年可谓是“三喜临门”,满满的幸福和获得感,“添了小孩、改造了房屋、务工挣到了钱”。王桂宝说,儿子今年已经十四岁,之所以去年才添二孩,前些年搞袋料香菇加之媳妇身体不好,主要还是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去年,在外务工半年挣了3万多。享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政策,不花钱改造了房屋,自来水通到了厨房。筒车湾至新场的公路改造完成,出门就有宽阔的水泥路。
    “栽的有200多窝猪苓。今年准备继续外出务工,新发展200来窝天麻和养6桶蜂,”这几天王桂宝正在忙着筹集资金和联系天麻种、种蜂,“蜂箱已经备好。发展资金也有了着落,连心干部县财政局杨永杰局长答应帮我想办法。”面对新的一年王桂宝信心满满,他说:“前几天和哥哥在一起说到了中央1号文件,乡村振兴的好政策鼓舞人心,对农村发展很有信心。”
    中蜂养殖是新场镇的传统和优势产业,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之所以能发展产业,是有扶持贫困户的好政策。”新场村学堂坪组贫困户张志兵一边查看蜂箱一边给我们算着去年的收入,和妻子在西成高铁工地务工收入1万元、300斤蜂蜜收入9000元、入股宝峰合作社分红7000元……

张志兵正在查看自己养殖的中蜂
    “儿子在西安上大学有教育资助,安置点买房有补助,”张志兵说,有这些帮扶贫困户的好政策,“脱贫还要自己努力,不能光指望国家”,家里有两位老人和残疾哥哥要照顾,西成高铁工程已经结束,外出务工不现实,脱贫增收只能是在产业上下功夫,管理好200窝猪苓,把中蜂养殖规模扩大到80箱,再种些小尖椒。“今年把安置点的房装修了,争取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谈及新一年的目标,张志兵胸有成竹。
    一年之计在于春。来到新场镇政府大院,但见关门上锁、人去楼空,一问才知道干部都进村入户了。镇长王东春节收假上班第一天下午参加完县上的政府全体会后,连夜回到镇上与镇党委书记柯尊弥一起安排部署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工作后,上午又召集政府班子成员研究当前一些重点工作。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民生改善,项项都是重点。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冲刺,时间不等人,压力大啊!”王东介绍说,西成高铁已经贯通,筑路大军已经撤离,新场群众的持续稳定增收,还是要靠发展产业来实现。在稳定发展好中蜂养殖和猪苓种植的同时,抓住农村“三变”改革机遇,充分利用新场闲置土地资源多的优势,在已经建成的两个生猪养殖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与本镇合作社合作,发展小尖椒种植。
    一排排白墙黑瓦的两层小洋楼,山墙装点成了“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宣传文化墙,各家各户门侧家规家训牌匾,屋子里传来的爽朗笑声,地面尚存红色的鞭炮屑,让新风扑面的花石村移民安置点新春气息浓郁。“村干部都已开始在村委会正常上班,”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冉从友告诉我们,今年春节安置点比较热闹,春节前又有23户村民搬进了新居,安置点的入住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

花石村的家规家训门匾
     住进新房子,形成新风尚。“在帮扶部门县地税局的帮助下,花石村扎实开展新民风建设,通过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了“一约四会”,坚持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冉从友介绍说,村上的风气大为转变,“村上红白理事会去年8月购置的礼簿至今没有使用,23户村民搬家没有一户办酒席”,打牌赌博、邻里不和、不孝敬老人等现象没有了。搬进新居的村民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很高,“还在年里头,不少的村民就开始捡石头、翻地,为种植小尖椒做准备”。
     走基层采访结束时,太阳已经偏西。明亮的金色阳光,洒向简明的山水,沿河两岸一户户黑墙白瓦、朱门红窗的农舍格外醒目惹眼,河边的山麻柳和白杨树已现初蕾,这里或那里是一片片暗红抑或灰白的云烟,新场的山水间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勤春来早,春和景更明,新场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