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通讯员 柯斧 王文红)2018年新年伊始,绿都宁陕已着手谋划着新一年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及“三变”改革工作,宁陕县农水科技局于1月11日,组织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及“三变”改革工作培训,吹响了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及“三变”改革的进军号。安康市委组织部选派宁陕县农水科技局的专职扶贫副局长柯斧,在谈到“三变”时说:“深化农村改革是中央的顶层设计。我们要把‘三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选准试点,积极推进,让‘三变’把宁陕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以短养长 实现公司与贫困户双赢
位于宁陕县四亩地镇四亩地村的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林麝养殖、科研;水产养殖、销售;中药材、农副产品种植、收购、销售;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综合开发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司。2017年,该公司积极参与到县农水科技局倡导的“三变”改革潮流。
该公司建立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公司+园区+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注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积极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他试行了资源变资产,土地林地入股分红发展模式。按照土地等级,每亩每年折价300-500元、林地折价15-100元的价格流转,把有意愿的贫困户的土地、林地折合成现金入股,增加贫困户收益。
截至目前,流转土地370.6亩,林地679.57亩,共计支付流转金41万余元。公司根据收益给贫困户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还推行了务工薪金各类资金变股金打包入股分红发展模式。公司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园区务工,根据劳动力情况与劳动强度,每天支付80-120元的务工工资,通过协商按月发放60%工资,剩余40%工资作为入股资金,年底一次发放本金与股金,促进当地群众就业的同时也增加了贫困户的入股分红收入。2017年43户贫困户62人在园区务工,领取劳务工资与工资入股金共计35万元;贫困户通过将政策性贷款、财产性资金、产业引导资金、产业奖补资金等资金与公司签订协议后入股到公司,2017年吸收35户贫困户136万元各类资金入股园区,公司按6%-10%的比例,给贫困户分红,年度分红13.16万元,实现资金变股金。
该公司还创造了代种代养回收分红发展模式。与贫困户合作,让贫困户种植林麝饲草、中药材、魔芋等。公司免费统一发放相关种苗和提供种植技术,保底回收相应产品,确保参与合作的贫困户基本收入稳定。给52户贫困户发桑树、构树苗6万棵,收购林麝饲草6万余斤;发放茯苓菌、种5000窝,与26户贫困户合作种植核桃160亩。林麝代养具体思路是将成年林麝寄养在贫困户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每只每年3000元饲养费,所产仔麝按母麝只数1:1的比例交给公司,超过的部分归养殖户所有。按最低产仔比例1:1.2计算,养殖10对麝可产仔12只,交给公司10只,养殖户每年可留下2只仔麝,按6月龄仔麝最低市场价1.5万元每只计算,2只有3万元收益,加上20只成麝的饲养收入6万元,每年收入最低可达9万元,公司将更多的红利分享给广大代种代养农户。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该公司主动承接了“农村”三变改革,从而实现了公司与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双赢。去年9月,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成立了“宁陕县海棠园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该村将250万元资金入股到公司,公司每年给宁陕县海棠园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固定分红21.2万元,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宁陕县首家承接农村三变改革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公司还正在海棠园村建设林麝养殖观光基地,使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固定收益得股金、就近务工得薪金、订单农业得酬金”,进一步脱贫增收新模式,从而实现公司与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双赢。
变活资金 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成立于2012年12月的绿宝生态农业合作社,位于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主要从事有机大米、杂粮、食用菌、山野菜的种植加工、肥料生产销售,于 年注册了“秦耕”商标。该社近年来在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促增收方面的举措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现有社员340户,其中贫困户252户。
2017年,绿宝生态农业合作社大胆创新,积极参与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新机制。合作社推行的“全程有机种植,田园生态旅游,资金折股量化,订单入股分红”的改革模式成为农村“三变”改革新亮点。该社将农业投入的产业扶贫引导资金30万元,按照每户10000元的标准折股量化到30户贫困户,合作社每年按6%的年收益进行分红,每年每户600元持续5年;将县移民搬迁安置办入股的200万元扶贫资金,按照80户贫困户、每户15000元入股,每年每户1200元固定收益分红,每年分红9.6万元。合作社还推行了统一供种、统一农资、统一规程、统一回收的订单入股方式。
目前,该社已在城关镇寨沟村、金川镇老庄村、龙王镇河坪村、东沟村、新场镇新场村、同心村、广货街镇北沟村、四亩地严家坪村8个村带领252户贫困户868人发展有机水稻、高山富硒杂粮、林下土鸡养殖、生猪养殖、中蜂养殖等产业,面积共计3000亩。养殖土鸡10000羽,生猪60头,中蜂200箱。带动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产业总收入231.45万元,户均纯收入10350元,人均纯收入3140元,部分农户已向幸福的小康生活迈进,从而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农民和专业合作双赢开辟了新的途径。
养蜂致富 “疯婆娘”让农户生活比蜜甜
提起宁陕县梨子园养蜂专业合作社,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外界称谓“疯婆娘”的周世红,也被合作社近年来的发展迅猛称奇。该社成立于2013年,位于宁陕县城关镇八亩村,专门从事中蜂养殖、蜂蜜加工销售,良种选育、新技术研发与推广、蜂产业原辅材料供应,现有社员263人,其中妇女社员138人占到全体社员的52%以上,带动贫困户72户。
为了实现产业精准脱贫,带动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周世红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平台作用和社会责任,按照“园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多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合作社实行了土地入股分红,按照土地等级,每亩每年折价500-600元、增加贫困户收益,当年即可分红。同时把有意愿的贫困户(含非贫困户)将土地折合成现金入股,每年按8%的收益保底分红,截止目前,流转土地180亩,共计支付流土地转金和收益分红13.15万元。另外,实行了蜂农领种领养共建基地分红。蜂农在自家承包地种植1-2亩由合作社免费供种的油菜、向日葵等蜜源植物,合作社即免费为每户赠送5-7箱蜂群(价值5000-7000元)作为入社股金,共建中蜂养殖科技扶贫示范基地,贫困户通过按时参加集体劳动,即可按股分红,2017年为32户贫困户每户分红了720元,共计分红23040元,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梨子园养蜂合作社还推行了劳力与技术入股分红。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园区务工,根据劳动力情况与劳动强度,每天支付80-150元的务工工资,通过协商按月发放60%工资,剩余40%工资作为入股资金,年底一次发放本金与股金,促进当地群众就业的同时也增加了贫困户的入股分红收入。目前,合作社已带动贫困户62户,养蜂1020箱。股东廖开兵原是一个小蜂农,养有中蜂50余箱,年收入2万余元,2016年初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成为合作社成员,2016年合作社不仅帮他解决了蜂蜜的销售困难,2016年他得到的蜂蜜回收入股分红3.7万元,技术股份分红3万元,当年年底纯收入就达到6.7万元,2017年得到分红7万余元。 资金入股分红也是推行的一种发展模式。合作社将农业部门投入的产业扶贫资金20万元,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折股量化到20户贫困户名下,合作社按每年6%的年收益进行每户600元的保底分红,持续分红5年。并将2016年、2017年带动的脱贫了的农户,农业部门给新型经营主体奖励的1000元资金,合作社折股量化给贫困户,再进行二次分红,真正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合作社严格按照原生态产品生产要求进行“五统一管理”建立标准化基地,农户社员均经过统一技术培训,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无污染。合作社生产的“疯婆娘”系列生态蜜已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充分信赖和认可,产品已销往四川、甘肃、河南、宁夏等地。
理念一变天地宽。2017年,在宁陕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宁陕县农水科技局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及“三变”改革,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积极投身“三变”改革,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带动了周边的贫困户增收脱贫,向党和政府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谈到2018年的“三变”改革,该县农水科技局局长袁琳隆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运行和管理机制,出台奖补办法,激发贫困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产业脱贫的积极性,逐步实现‘三变’改革全覆盖,以此激活农村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原文链接: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8-01/16/content_15618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