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漫步在宁陕县,子午梅苑万株梅花竞相绽放,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花经济”拉开旅游“春来早”的序幕;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种植猪苓、天麻、白芨,奏响产业发展进行曲;社区工厂和产业园区,山泉水、电子线束、毛绒玩具……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赶订单、抓生产。青山绿水间,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宁陕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林产业和包装饮用水三大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好、旅游强、林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引来八方客

这个春天,一辆又一辆旅游大巴、一波又一波游客接踵而至,让宁陕这个人口仅7万的山城比过年还热闹。

从2月下旬开始,宁陕县梅子镇子午梅苑的万株梅花次第开放,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春节以来,全县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其中子午梅苑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3月8日子午梅苑单日入园游客数达到3.2万人次创新高。

持续的“赏花热”让当地人气爆棚,各个景区景点游人如织,周边农家乐、民宿“一房难求”,腊肉、豆腐干等土特产销量大增。这样的喜人场景是宁陕举全县之力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回馈。

地处秦岭南麓的宁陕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将生态旅游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以县委1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建成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并配套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个实施意见或办法、方案,全方位谋划布局推动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宁陕县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打造了上坝河、悠然山、苍龙峡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建成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发展研学基地18处。同时,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将民宿作为生态旅游产业的突破口,实施生态旅游“六大行动”和民宿产业“六百工程”,累计建成运营民宿(集群)29处。推出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研学旅行等多元化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体验。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数和旅游花费分别增长15.5%、16.8%。

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持续不断宣传引流,这个春天,宁陕更是迎来“高光时刻”,人头攒动的景区景点、热辣滚烫的消费场景,展示出首位产业的强劲活力和发展前景。

“清明、‘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我们也将尽全力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推出更多有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让这一波流量变成更多的‘流量’,让宁陕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局长田伟对宁陕的旅游发展信心满满。

特色种植铺就致富路

一年春作首,万物竞争先。连日来,随着气温回升,山乡大地处处呈现一派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

3月1日,在宁陕县筒车湾镇颐维康合作社天麻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种植天麻。合作社院子里,刚翻挖的天麻种子被分级筛选,一部分留作基地种植,一部分作为商品种子出售。

“合作社利用花粉繁育天麻种子进行栽培,已培育零代天麻种2万余斤,预计秋季收获商品麻10万余斤,收入150万元。”看着满地的“金疙瘩”,颐维康合作社负责人陈伟喜不自禁,介绍说,合作社带动了周边20余名村民长期务工,人均收入可以达到9000元。

在皇冠镇南京沟食用菌培育基地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分工协作完成菌棒的装袋、扎口、传送等工序。据基地负责人王鸿斌介绍,基地采用统一配料、机械装袋、高温灭菌、无菌接种的标准化流程,每日可生产菌棒1万余袋。

无论是筒车湾镇的中药材产业,还是皇冠镇的食用菌产业,都只是宁陕特色农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隅。

近年来,宁陕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特色种植;深化校(院)地、校(院)企合作,积极招商引资,着力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出的天麻面条、板栗粥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宁陕天麻”“宁陕香菇”“宁陕猪苓”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宁陕香菇”“宁陕蜂蜜”“宁陕大鲵”“宁陕鲜食玉米”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目前,全县共建成农业园区77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27个、县级49个;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7家。宁陕县被列为全省中药材产业链重点县和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县,被省林业局确定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县林业综合产值超20亿元,林下经济(含森林旅游)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达75%。特色种植业已成为宁陕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今年,我们将深入实施农林产业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面提升农林产业质效,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县农业林业和水利局局长郑常涛说。

优质好水孕育新希望

3月22日,走进宁陕县秦脉清泉有限公司,一期扩建项目主体正在加紧施工。生产线上,一瓶瓶山泉水经过高压过滤、杀菌消毒、灌装贴标等工序后,被源源不断传送而出。

据公司负责人杨斌介绍,一期扩建项目投资600万元,主要是建设原材料库房、产品库房、展厅和办公楼,预计5月初投用。“今年已经和5家企业达成意向协议。扩建项目建成后,可以大大提高公司产能,预计年产各种水产品200万件,产值能达到2500万元。”杨斌说。

家住江口回族镇的吴高宁原本在越南从事手机设备检测工作,因要照顾家庭,便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八亩水厂建成后他就开始在水厂上班,成为一名苏打水调配师。

“现在每个月基本工资能拿到4000元,加班的话还有加班费,能照顾到家庭,也还不错。”吴高宁说,和他一样在水厂工作的周边员工有16人,月平均工资3500元。

而位于江口回族镇洵河产业园区的秦岭祖脉源包装饮用水项目也在正在紧锣密鼓为正式投产做最后准备。项目达产后,年可生产瓶装水252万箱、桶装水200万桶,年产值6000万元。

宁陕全境处于秦岭区域,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和“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发展包装饮用水产业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宁陕县将包装饮用水产业作为生态经济新的增长极进行重点培育打造。目前,子午水厂、秦岭山泉、秦脉清泉等一批包装饮用水企业已在宁陕落地投产,带动140余名附近村民稳定就业,包装饮用水产业已成为宁陕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除了加快包装饮用水生产外,宁陕县还利用当地优质蜂蜜、板栗、核桃等原料,开发蜂蜜百香果、板栗汁、核桃露饮料等衍生产品。“下一步,宁陕县将继续加强涉水产品研发,扩大产品种类、提升产能,进一步把包装饮用水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打响‘秦岭之心·宁陕好水’区域公共品牌。”县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祝辉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陕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走出了一条具有宁陕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宁陕县必将成为秦岭腹地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通讯员 郑嫚)

来源:群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