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宁陕县城关镇滨河公园内海棠花盛放,引得游客争相拍照。

本报通讯员 王辉文/图

3月21日清晨,秦岭山间的薄雾还未散尽,宁陕县城关镇迎宾大道两侧的月季花已悄然绽放。电脑维修店店主卫小敏手持花剪,轻轻修剪着枝叶。

这位与电路板打了10年交道的“技术派”,如今也是街巷里197名“护花使者”之一。她身后20组错落有致的花盆绵延成带,盆中贴梗海棠与杜鹃构成斑斓的春日画卷。

“以前,门口堆满纸箱杂物。现在,门前的路变成花廊,连顾客都说店面‘颜值’高了。”卫小敏说。

这样的转变始于2024年7月。那时,宁陕县启动“全域花谷”建设,在县城和农村成立两个专班,创新“以种代管”模式,细化奖补措施,发动住户、商户、机关干部在边角地、院内和临街阳台栽种以草本为主的花卉。

当时,宁陕县市场监管局干部王桂丽带着花卉种植设计册叩响卫小敏的店门:“卫姐,电路板修得精妙,街景的‘颜值’要不要也‘修一修’?”

接过设计册,上面天竺葵、绣球、月季等花卉的精美样图,瞬间触动了卫小敏的心弦。从此,她加入“编外”园艺师队伍,开始栽花、护花。

在建安桥一侧,宁陕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辛长生指导工人对城区桥梁两侧花卉进行管护:“我们筛选出适合宁陕气候的秦岭月季、高山杜鹃、贴梗海棠等易存活花卉,指导群众落实好管护措施,让花期覆盖三季。”

据统计,“全域花谷”建设启动以来,宁陕县干部群众在县城和集镇主次干道、桥梁、公园广场等地种植花卉14.2万余株,将城区24处360平方米卫生死角变为“口袋花园”。

更富巧思的是城关镇的创意改造——将300个废旧轮胎彩绘成卡通花盆。朱家嘴村村民黎萍一边给“海绵宝宝”花坛浇水一边说:“垃圾变宝贝,人人都是园艺师。”

在迎宾大道,市民游客在“秦岭四宝”3D墙绘前拍照。看着人民电影院、胜利照相馆等充满乡愁记忆的墙绘,西安游客李晓雯说:“没想到深山小城藏着这么多‘文艺彩蛋’。”

类似的创意改造在“全域花谷”建设行动中屡见不鲜:筒车湾镇民宿集群打造“一院一花”主题庭院,轮番种植波斯菊、绣球、三角梅;江口镇以“一村一景”为主题,培植花海、花墙等风格独特的风景,成为游客的打卡地。目前,全县累计建成观景平台75处、旅游打卡点139处。

从“一处芳菲”到“全域锦绣”,宁陕的“美丽经济”持续裂变。37家民宿完成花卉景观升级,8个景区构建三季花事体系,农户通过盆栽销售、文创开发找到致富新路。

在宁陕县环长安河城市步道建设现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富林介绍:“今年,全县将新建16公里环河步道,打造白云山、东山、南山三大城市公园,计划建成观景平台100处、旅游打卡点200处以上。”

无人机掠过宁陕上空,14万余株花卉编织的彩色经纬,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发展蓝图“绣”进了秦岭小城的春天。

来源:陕西日报

点赞(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