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辉

3月17日,华灯初上,在宁陕县城关镇新天地小区外一侧道路上,10盏智能控制路灯依次亮起,暖黄色的光晕洒在行人脸上,映出满足的笑容。居民刘道兰牵着孙女的手,走在明亮的人行道上,欣喜地说:“以前这段路黑漆漆的,现在路灯一亮,心里踏实多了!”

长安东街新天地小区路段曾是县城“失明”区域,夜间出行难、群众呼声强烈。“面对居民对于安装路灯的实际需求,我们在实地勘察、商讨研究后,采用‘立柱灯+智能LED灯’组合方案,既满足照明需求,又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宁陕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辛长生说。

近年来,该县启动“县城照明工程”,推行“一巷一策”改造:狭窄巷道安装壁挂灯、宽巷立高杆灯、主次干道配玉兰灯。累计安装新型路灯175套,更新沿河照明设施4.5公里,完成12座桥梁照明设施及临街41栋建筑天际线安装,智能化改造率达100%。如今,“黑灯路”变身“景观带”,群众“脚下安全”与城市品质同步提升。

“过去从阳台望去全是‘蜘蛛网’,现在抬头就能看见秦岭的云!”东河小区居民张贤顺的感叹,道出宁陕县线网整治的成效。2024年,该县将28个老旧小区通信线路整治纳入民生实事,实施“三线合一”套管入地工程,清理违规线缆12公里,释放天际视觉空间。与此同时,迎宾大道、长安东西街弱电入地改造同步推进,昔日杂乱的“空中乱麻”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清爽的蓝天绿意。

在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电信局家属院,污水管网老化导致雨季积水严重,居民王靖曾为此“踮脚绕行”。宁陕县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化粪池及雨污分流管网。“施工队采取‘错峰开挖’‘临时导流’,最大限度减少扰民。”社区工作人员高华说,这一改造不仅解决了积水问题,更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班抢车位像打仗,曾是林业局家属院居民赵女士的日常。通过拆除废弃储藏室、盘活闲置空间,该小区新增60个停车位,“停车不难、环境不乱”成为现实。同时,宁陕县以“三拆三建三提升”为抓手,累计拆除违建7004平方米、围墙885米,新增停车位630个,配套建设12处口袋公园、21.8公里乡村绿道,同步推进“全域花谷”建设,县城和集镇栽植花木14万余株。居民感叹:“家门口就能散步赏花,幸福感拉满了!”

民生工程如何避免“面子活”?宁陕县创新“群众监督+智慧管理”双轨机制。人大代表票决制精准筛选项目,老旧小区改造、污水管网升级等“微实事”均由居民全程参与。宁陕县住建局局长张富林表示:“2025年将推进三山公园、东河康养综合体、老旧小区改造等32个重点项目建设,让幸福实景从‘点上突破’向‘全域温暖’延展。”

方寸之间见初心,细微之处显担当。宁陕县以“小支点”撬动“大民生”的实践,正是新时代基层治理“大情怀”的生动注脚。在这里,每一盏路灯、每一处车位、每一片净空的背后,都映照着党员干部“把群众小事当大事”的为民底色。

来源:安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