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宁 郭云

春分时节的秦岭腹地,宁陕县子午梅苑里千树堆雪、暗香浮动。踏青游客惊喜地发现,在摇曳生姿的梅林间,除了醉人的春色,还有一抹流动的“志愿红”格外暖心。

“请往观景台方向分流!”“需要帮您拍全家福吗?”3月21日清晨,身着红马甲的县人大代表王兴波手持话筒,在摩肩接踵的栈道上疏导人流。自梅花进入盛开期以来,这位梅子镇南昌村的村党支部副书记已连续值守二十余天,日均步行两万余步,喉咙沙哑成了他的“春日印记”。

“前方有老人需要轮椅!”“停车场第三区即将饱和!”在子午梅苑景区,人大干部和代表们的对讲机、手机响个不停。由30余名人大干部、人大代表组成的服务队,如同精密运行的齿轮:有人化身“活地图”穿梭引导,有人驻守游客中心当“百事通”,有人奔走在应急服务一线。他们用脚步丈量出6.8公里景观带的“服务温度”,托举起单日3.2万人次客流的历史峰值。


“游客充电宝落在最后一个观景台!”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王兴波跨上摩托车迎风疾驰,载着焦急的汉中游客寻找失物。当失而复得的充电宝交还时,游客紧紧握住他沾着泥土的手:“胖小伙,你这车技比专业骑手还稳当!”这个暖心故事,被游客写成长文发在社交媒体,收获数百条“点赞宁陕”的留言。

在梅苑山脚的助农直播间,王兴波又变身“带货达人”,操着乡音推介土蜂蜜:“咱们梅子镇的蜜,采的是秦岭百花,您看这色泽,甜过春天的头茬草莓!”短短一周,直播间售出农产品2300余单,农家乐的订桌电话响个不停。

“姑娘,能帮我们拍张全家福吗?”面对游客请求,城关镇人大代表张薇小跑着调整取景角度,手机镜头里定格下四世同堂的笑颜。“要拍出梅枝映着笑纹的意境。”她擦拭着额间的薄汗,又匆匆奔向询问厕所方位的游客。

在县城旅游志愿服务点,县人大办干部刘涛的保温壶总是满的。“阿姨,给您添些红枣茶暖暖胃。”她细心搀扶腿脚不便的老人坐下,“夏天再来避暑,我带您去苍龙峡听山泉唱歌。”游客留言簿上,“家的感觉”成为高频词。

春风拂过秦岭山峦,万树梅花见证着这样的场景:宁陕县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们那跃动的红马甲,恰似绽放的报春花,勾勒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最温暖的注脚——让百姓的笑脸,成为检验履职成效的最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