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宁陕县教育体育局在子午梅苑核心景区举办“春日梅苑奇遇记”研学实践活动,以“梅香润童心·研学启新程”为主题,通过“文化展演+沉浸研学+生态实践”三维联动,吸引全县众多中小学师生及千余名游客参与。

本次研学活动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以“教育+文旅”为实践路径,将课堂延伸至山水之间,打造了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春日盛宴。

文化为根:诗词非遗激活教育新场景

活动现场,春意盎然,梅香浮动。一曲《梅花山歌变奏曲》拉开序幕,将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教育场景。随后“梅苑点唱机”,开放式互动点歌,你点我唱,引爆全场心跳,带来听觉盛宴。《梅花赋》独唱、“飞花令”等环节更是让诗词与非遗擦出传承火花,一问一答中尽显文学素养,答对者还可获赠非遗手作礼品;非遗工坊内,“古法窗花剪纸”“拼贴布贴画”等项目吸引众人驻足,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阴刻”“阳刻”技法,学生剪出形态各异的梅花窗花,地理教师同步解说子午道历史,将艺术创作与历史地理知识相融合。一剪一刻间,文化血脉悄然传承。

生态为脉:自然课堂践行劳动教育

依托秦岭生态资源,活动设计了“节气密码”“生态探究”等特色环节。24名身着汉服的“节气使者”,跟随节气歌,在梅树下舞动节气韵律,解密农耕暗语,演绎“梅花与岁时”的文化关联;学生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艺术实践,用梅苑日常修剪的废弃枝条、落梅制作弥漫着淡淡梅香的书签,并写下“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的研学感悟;在旬阳坝蝴蝶标本观察区,学生透过显微镜探究生物奥秘。劳动实践与生态教育的紧密结合,诠释着“万物皆课堂”的教育理念。

师生共创:文旅融合赋能全域教育

本次活动突破传统教育边界,构建了“可听、可看、可体验”的立体化教学场景。教师群舞《登高》展现育人者活力风采,童声合唱《把未来点亮》传递教育希望;“秘境GPS”研学路线推介环节,教师化身“文旅推介官”,带领学生解锁涵盖文学创作、人文地理等领域的三大研学篇章。活动中,“普通话+陕南话”联动解说,生动介绍了我县研学资源和历史典故,让师生和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宁陕的独特魅力,萌娃们与游客共唱、共舞,点燃现场热情,实现了教育成果向文旅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理念为擎:五育融合培育时代新人

宁陕县教育体育局局长谭康宁强调:“作为秦岭腹地的教育标杆,我们旨在通过此类活动,让教育走出校园,与地方文化、生态资源深度融合,培育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近年来,我县持续深化“文化育人”战略,将剪纸、布艺等非遗纳入校本课程,结合节气开展生态研学,创新“声波唤醒计划”等教学模式。此次活动制作的剪纸、植物书签等近千余件非遗作品,成为“五育融合”的生动注脚。

未来,我县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打造更多“可听、可看、可体验”的教育场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在创新实践中绽放光芒。(通讯员:喻杨 田红)

来源:宁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