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当好县域发展改革“尖兵”


  爱读书、喜欢运动是他的生活方式。一心为民、服务发展是他的职责使命。他就是宁陕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县发改局局长姜涛。

发改局作为重要的经济部门,姜涛深知必须具备深厚的政策理论功底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才能更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日常工作繁忙,但他仍然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经济工作能力。

“姜局长在工作中认真严谨,特别是围绕全县社会改革、项目谋划、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能够亲力亲为,深入一线。同时,作为人大代表能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提出了一批聚焦民生发展的好建议并进行了督办落实,是大家公认的好代表。”县发改局干部高章燕评价道。

作为人大代表,姜涛深知只有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在了解到城关镇青龙娅村、城关初中和广货街集镇的照明设施、电教室设备更新以及旅游环境提升项目资金需求后,他积极争取常州市金坛区慈善总会向宁陕县捐赠15万元。

针对营商环境,他积极走访项目工地和商贸企业,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排忧解难,并通过参与“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优服务”活动等方式,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提升服务效能。

“姜局长隔三岔五就到我们特产店走访,了解生产、销售情况,对我们企业很关心,时刻支持我们企业(发展),是一名好人大代表。”宁陕山珍馆店主谢祖兰说。

多年来,姜涛始终把当好人大代表和改革尖兵作为己任,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并通过精心谋划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落户宁陕,激活了宁陕高质量绿色发展引擎。

“作为县人大代表,同时也是发改局长,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我将重点从项目谋划、争引、储备、管理上全面发力,不断夯实高质量绿色发展底盘。同时,也将围绕群众关心的县城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深入一线收集群众关切,提出可行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姜涛表示。(记者 谌敏 通讯员 程志林)


黄晓勇:让渔湾村的明天更美

      


从道路泥泞,土地撂荒,观念落后的空心村到风景秀美,游人如织,远近闻名的样板村,五年的时间,县人大代表、渔湾村党支部书记黄晓勇用他的初心与使命,让渔湾村实现了蜕变,完成了新生。

“我有一个最浅显的想法就是让我们这个村庄变个样子,更宜居、更宜业,让我们的村民更富裕,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奔着这几个目标,我回到了渔湾村。”县人大代表、城关镇渔湾村党支部书记黄晓勇回忆到,2018年,看到村内发展落后的面貌,他毅然放弃打拼多年的事业,回村任职。

2021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县人大代表,双重身份让黄晓勇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也让他能真正去践行回村时定下的目标。他带领村干部对全村资源、财产进行了全面摸底,总结出渔湾村具备发展民宿的潜力。并通过努力引进西安海河田公司对渔湾进行开发。

目前,渔湾村已建成精品民宿35间,青年旅社12间,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村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17.2万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村发展,40多名村民实现在村里就业。

梁之霞便是其中之一,鹿柴山集民宿开业后,她应聘到民宿客房部上班。“以前我在家带小孩,只能就近打打散工,每个月也就只有1000块钱收入。”梁之霞说,“但自从村里建了民宿,我有了固定务工的地方,每年能挣3万多块钱,民宿让我们的村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比以前也好多了,我感觉很幸福。”

渔湾村变好了,但是黄晓勇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为了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他积极开展走访,广泛听取选民的诉求和反映,将他们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筛选,撰写议案和建议反映他们的呼声。先后在人代会上提出了“优化健全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快渔湾村三线五区防滑点治理”等议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推进。

“我们渔湾村这个防洪渠,县人大代表黄支书,年年申请要求解决,今年终于把这个事情解决了,等于是这周边的这5户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证,要感谢县人大代表黄支书。”渔湾村村民纪大成说。

昂首奋进新征程,接续奋斗再出发。“作为一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将继续地努力为渔湾村的发展做出贡献,(围绕)冷水鱼养殖,中药材林下种植,康养民宿,温泉小镇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提升(方面),我要把它做实做牢,更要带好这个头,为百姓,为我们的村民创造一个更好的、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谈到未来的发展,黄晓勇语气坚定地说。(记者 谌敏 通讯员 程志林)


   

邢波:办好民生实事 推动产业发展


在秦岭山间,宁陕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广货街镇蒿沟村党支部书记邢波,将群众的安危冷暖、生活点滴,全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基础建设装在心间,用四季不停地履职脚步,求真务实谋划发展的真情,得到群众爱戴和认可。

为了当好人大代表和村里的扛旗人,邢波积极走访群众,探寻掌握大家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民意、解民忧。短短三年,蒿沟村通讯基站、铁文公路、污水处理厂实施建设并投入使用,民生实事落实落地,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我们这里没有基站,手机信号不太好,上网不方便,我们把问题反映给人大代表邢波之后,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信号塔竖起来了,手机信号特别畅通,方便了大家,增加了旅游收入。”蒿沟村吊楼沟组村民郑安源说。

走访群众过程中,邢波收集到修复蒿沟口河堤的建议后,全力申报、协调,河堤得到及时修复。“河堤全部冲坏了,我们反映给邢波,很快就修好了,现在我们农家乐经营安全得到了很大保障。”蒿沟村铁桥组村民李相丽说。

在工作中,邢波主动组织党员干部,通过上门宣传服务、线上推送指导,向群众、企业解读发展生态旅游、各项惠民惠企政策。同时,她积极与企业对接,助推企业落地,给全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邢波经常上门宣讲政府优惠政策,帮我们做规划,现在农家乐得到提升改造,环境好了,生意也比以前好多了,她是一个真正干实事的村干部。”蒿沟村蜀香园农家乐业主周东评价道。

根据蒿沟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邢波带领全村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主动宣讲旅游政策,提升村民的服务意识和技能,通过不懈努力,蒿沟村的生态旅游产业逐渐兴起,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自当选宁陕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以来,我收集群众意愿,提出了15条建议意见,做到为民发声,为群众办实事50余件。当前围绕生态旅游,立足蒿沟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将持续带动全村党员群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做好企业落地服务,让蒿沟村的生态旅游产业更大更强,让群众持续致富增收。”邢波说。(记者 谌敏 通讯员 程志林)



王兴波: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近年来,宁陕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王兴波主动发挥自己熟悉农业产业的优势,利用直播等方式,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梅子镇猕猴桃产业发展等工作中添砖加瓦,为该镇产业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自当选县人大代表以来,王兴波积极联系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用心倾听群众的需求。同时在日常工作中,王兴波总是身先士卒,无论是烦琐小事,还是急难险重,他都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为全镇党员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王兴波负责镇上的农业农村工作,同时作为县人大代表,他经常会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走村入户,结合自身熟知村情村貌,利用抖音的短视频帮助本地居民售卖农副产品,同步推荐镇上景点打卡点,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团结同事,是我们身边学习的榜样。”梅子镇政府干部吴新政评价道。

结合梅子镇的资源优势,王兴波积极倡导村民发展精品民宿和特色产业。通过组织培训、引进技术、帮助拓宽销路等方式,引导村民增收致富。通过抖音推送等方式,他为群众销售猕猴桃、蜂蜜等产品,有效解决群众农林产品滞销问题。

“我今年有10000多斤猕猴桃,经过他(王兴波)直播带货,卖了10000多斤,还帮忙其他群众卖了许多物品。他是一个好代表。”梅子镇安坪村村民王曾秀提到王兴波时赞不绝口。

多年来,无论是村里的道路维修、饮水安全,还是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王兴波都一一记录在案,并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确保群众的声音被听到,问题得到解决。他的身影,成为了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立足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熟悉农村工作的优势,广泛收集群众建议,代表人民的心声。下一步,我将积极推动地方发展,通过广泛宣传梅子镇本地的旅游资源及民宿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助力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添砖加瓦。”王兴波充满信心地表示。(记者 谌敏 通讯员 程志林)


   

苏延军:担起使命 履职为民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持之以恒的坚守。二十九个寒暑交替,他无怨无悔地走在为民履职的路上,以一颗炽热的心,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他,就是宁陕县人大代表、城关镇老城社区党委书记苏延军。

身为一名人大代表和群众的“传声筒”,苏延军带头沉下身子,经常深入辖区居民家中,倾听群众声音,并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成议案建议,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几年来,他走访记录的各方面意见建议100余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80余件次。就这样,他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了放心事、暖心事。

老城社区副主任吕续龙介绍道,“人大代表苏延军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经常进社区到田间地头收集群众建议,了解民情,办了不少实事,是我们公认的好代表。”

苏延军还坚持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2024年“7•17”特大洪涝灾害致使多座便民桥被洪水冲毁,造成群众出行不便,收到群众反映后,他积极对接县慈善协会,先后投入20余万元,对城隍庙便民桥、石佛台钢板桥、北观头铁索桥进行修建,为群众交通出行迈出了安全的一大步。

“原来这个地方有一座便民桥,7•17洪水把它冲毁了,县人大代表苏延军发现这个桥冲毁了,老百姓生产生活确实不方便,多方面联系,隔了一两个月给我们把这个桥修得好好的,老百姓过去也方便。”城关镇老城社区老城片区居民周杰说。

针对鱼洞河片区群众强烈要求给玉泉一路路段安装照明设施的诉求,苏延军深入细致地了解相关情况后,不仅提交了“路灯亮化工程”的建议,还将其列入社区为民服务的“年度10件实事”清单计划之中。经过多次协调,成功为2.1公里的村级道路安装了50盏太阳能路灯。当夜幕降临,崭新的路灯矗立在村道两旁,既照亮了村民回家的道路,也温暖了群众的心。

城关镇老城社区渔洞河片区居民邱在刚说,“原来鱼洞河和这条路啊,一没得路灯,二没得这个护栏,确实存在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通过反映给这个苏支书,及时得到了解决,护栏也安了,路灯也给我们安了,确实为老百姓办了实事。”

民之所盼,履职所向。县人大代表、城关镇老城社区党委书记苏延军表示,“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我结合辖区工作提出了30多条建议并得到了落实,我也将持续聆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需求,当好群众的传声筒,为民办实事。同时,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积极献言献策,用实际行动凝聚民心,用双脚丈量社情,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记者 谌敏 通讯员 程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