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融媒讯(记者 刘臣)“师傅,你帮我看一下,我哪里做得还不好。” “耳朵这个粉色要做成椭圆形,不能变形,舌头的形状还不标准……” 刚下班的雷玉涵拿着自己在家制作的面塑“福袋牛”来请教,徐真耐心细致地讲解制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雷玉涵告诉记者,“不固定制作时间、没有数量要求,只要做出合格成品,徐师傅均按单价回收。”目前,像她一样跟着徐师傅做面塑的有20多人,传统技艺在徐师傅的带动下,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一块面团,在手中几经揉搓,小刀灵巧地点刻,须臾间惟妙惟肖的作品跃然而出,这便是“面塑”。 在宁陕县城关镇,面塑非遗传承人徐真也不曾想过,小小面人自己一“捏”便是22年,一双巧手改变了生活,更捏出了“精彩人生”。 在徐真的店里,橱窗上摆满了制作好的面塑人物。秦岭四宝、十二生肖、卡通玩偶,还有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面塑的艺术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看他捏面人,就像在观看魔术表演,一把刻刀捏在手里,红、黄、蓝、白各色面团在他揉搓、挤压、挑按等一连串动作之下,十几分钟就变出一个精彩的人物形象,令人赞叹不已。 由于受到父辈影响,徐真从小便对艺术尤其是面塑感兴趣。“2002年的时候是自己挣钱凑学费,刚开始做的时候做得不好看,自己都看不下去,晚上人家都休息了,我还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捏,在大连学习的时候在路灯底下捏。”回想起22岁初学技艺时,徐真感叹道,那时候真的是很辛苦。对于捏面人,他算是半路出家,凭着一腔热血便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学习生涯,由于没有基础,要么面硬了不好塑形,面软了没有骨力,要么就是捏出的形状差强人意…… 生龙活虎的年纪,能够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学习一门“枯燥”的手艺实属不易!为了能学得快,徐真在书上找、网上查、请教老师,一次次试错一次次坚持,终于自己也能捏出拿得出手的“面人”了! 传统的面塑人物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面部表情刻画、骨架搭建、色彩调配非常考究,再加之形象塑造以古典人物为主,常常一个作品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既耗时费力,市场需求效果也并不好。徐真便大胆创新,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做了很多的卡通形象,尤其是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作品惟妙惟肖,特别受欢迎。 由于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太耗时,成本过大,徐真便根据不同类型的作品摸索制作了许多模具,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经过简单学习之后利用模具做出成品,没想到徐真这样一个看似“粗糙”的汉子,却也有如此“细腻”的心思。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徐真的面塑也从线下走到了线上,不仅利用各种平台发布面塑技艺的教学视频,其产品还一度销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国外市场更是远销美国。 指尖的技艺,还要在指尖传承。面塑做了22年了,给徐真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回望学艺之路,徐师傅不禁感慨,“我掌握这门手艺最大的心愿,还是希望把老一辈的手艺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