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融媒讯(记者 王金娥 通讯员 易秉涛 刘锋)在翠绿环抱的宁陕县,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医防融合新实践正悄然开花结果,为当地居民特别是像“柳拐子”这样的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走进四亩地镇柴家关村卫生室,村医徐医生正在为“柳拐子”进行复诊。他介绍道:“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和学习,我们的诊疗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我们还与县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遇到疑难杂症可以随时请教专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柳拐子”学名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DB),为宁陕常见地方性疾病,该病多表现为四肢关节增粗、变形、活动受限、肌肉萎缩,严重者出现短指、短肢,甚至矮小畸形。

为有效做好减少“柳拐子”病的发生率,近年来,宁陕县成立大骨节病专项救治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控增量、减存量”的总体要求,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划拨专项资金,由宁陕县疾控中心、宁陕县医院分工协作,通过防控+医疗的“医防融合”模式,全面落实“病区学生常规监测、成人患者规范管理、中重度患者医疗救治、病区群众健康促进”四项行动,全力开展大骨节病救治工作。宁陕县医院派驻的专家也时常下到基层,为村民们提供诊疗服务,并为当地村医传授医疗技术。

“以前,我只能依靠拐杖艰难行走,每次看病都要很久才能到县城,既累又耗钱。”提及往昔,龙王镇村民张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但话锋一转,他的脸上又洋溢着感激的笑容,“现在不一样了,村卫生室的条件越来越好,还有县医院的专家定期过来,我的病在这里就能得到有效治疗。”

对于“柳拐子”来说,这些变化不仅意味着身体的康复,更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现在我可以自己走路了,不用再依赖拐杖。还能帮忙干点农活,照顾家人,生活变得越来越有奔头了。”筒车湾镇村民李先生感慨地说。

同时,宁陕县还通过建立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深度实施疾控部门与医疗机构“资源整合、防治互补”改革措施,组建了“健康管理责任医师团队”和“慢病专项管理责任医师团队”,紧紧围绕“精准监测、精准发现、精准管理、精准治疗”防治措施,深入开展了各类慢病及地方病“医防融合”同质化管理。通过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现今宁陕县大骨节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到100%,实现了“本底资料清晰完整,日常监测有序开展,防治措施持续推进,高发态势显著消除”的优异成绩,以实际行动打造了全民健康保障网,全力推进了宁陕县地方病综合防控新篇章。

据悉,“医防融合”模式实施以来,累计投入各项经费200余万元,开展学生大骨节病监测2000余人次,完成患者关节置换手术52人次64个关节,完成药物治疗6000余人次。同时,积极采取政府补助、医保减免、企业捐赠等形式,保障了贫困患者大骨节病免费手术治疗,累计减免、补助大骨节病患者治疗费用30余万元,极大的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和疾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