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创原这片雨林中,我们这粒‘种子’扎下根来,一定能茁壮成长!”在西北大学教授胡军看来,秦创原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是科研人员闯市场的底气。

2022年6月,在春种基金的支持下,胡军在秦创原总窗口成立了陕西龙麟纳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很快,龙麟纳纤就加入秦创原“e起创”计划中,得到了企业经纪人“一对一”的专业服务。

打造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塑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是秦创原建设的重要使命。全省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各类创新主体、服务机构通力合作,共同构建秦创原建设的“四梁八柱”,形成了从“小气候”到“大生态”的创新环境。

秦创原建设以来,陕西积极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创新、政策集成和政策兑现,政策红利加速释放落地。3年来,全省各部门围绕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平台建设、技术攻关、产业发展、人才引用、科技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举措,形成了上下贯通、多维联动、层层递进、全社会协同的政策体系。

聚焦我省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秦创原领导小组办公室遴选其中支持力度大、含金量高、受惠面广的政策条款编制印发成秦创原系列政策包,有效推进政策的集成创新和分级兑现。其中,45条秦创原总窗口政策包2022年共兑现各类奖补资金23.6亿元。

3年来,省财政支持秦创原建设专项经费超过30亿元,全省财政科技投入由2020年的56.4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34.18亿元,增幅达到137.69%;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由2020年的632.3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69.55亿元,2年增长了21.7%。

与此同时,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链接省、市、区三级20多项业务,全面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一站式兑现”。截至2023年底,该平台注册用户8万余个,累计兑现政策奖补资金10.91亿元、惠及企业2445家。

在一片创新雨林中,各类创新要素如何才能充分链接?

陕西搭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网络平台、秦创原发展公司“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网络,建立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设立秦创原路演中心、国企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创投生态服务中心、金融服务工作站、税务专家服务站、法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服务平台。“地市、高校、院所和企业都可以通过秦创原这个平台寻找创新资源,挖掘创新潜能。”省科技厅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处负责人张亮介绍。

这段时间,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吴震带领团队正忙碌在设备加工一线。今年上半年,团队和陕西润中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国内首台高密度氢纯化与储氢装置将启动中试示范。

“没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携手,我们的设备不可能这么快实现从实验室样机到能源领域‘首台套’装备的飞跃!”吴震说。

为了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让创新的种子更好落地生根,陕西创新校企长效合作支持机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98支,促进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跨区域协同创新。

秦创原启动建设以来,陕西有很多像胡军和吴震这样的高校教师,在秦创原春种基金的支持下,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春种基金是政府扶持性基金,定向引导并扶持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种子项目落地,累计为256家公司出资,出资金额为2.39亿元,投资范围覆盖陕西省24条重点产业链和西安市19条特色产业链。

与此同时,陕西持续完善金融供给,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以及新业态的作用,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据统计,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落地29只子基金,投资项目208个、金额88.96亿元,带动其他资本投资超500亿元,实现近6倍放大效应。秦创原总窗口设立秦创原系列科创基金26只、总规模125.55亿元,已投资项目409个、金额35.44亿元。(记者 张梅)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