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罗友萍

2023年,650名各级人大代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1800余件;

150名县人大代表提出324件建议,全部办结,满意率100%;

建成县级人大代表之家1个,镇级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0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40个,实现了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县镇村三级全覆盖。

2023年以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突出代表主体地位,通过抓学习培训、抓家站建设、抓服务群众,不断创新机制、打造平台、丰富活动,努力加强代表工作,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有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厚植为民情怀,书写了为民服务的时代华章。

抓学习做好代言人

“以前不会写建议,写的事项太大,无法办理。写的事项太小了,无法实现服务群众最大化。”对于如何写好代表建议,新当选的县人大代表李智疆也感到苦恼。

去年以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先后聘请省市专家教授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工作基础知识、如何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如何提出高质量建议等多个方面开展培训,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为代表有效履职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也解决了像李智疆一样为写建议案而苦恼的人大代表。

培训后,李智疆将《关于解决宁陕县第二幼儿园到城关初中拥堵的建议》提交到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议案组,建议当年得到落实。

除了开展集中培训,该县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人大代表赴周边县区考察生态旅游和民宿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展代表履职视野。

“我们还邀请履职优秀的老代表以作报告、谈体会的方式,对收集社情民意、调查研究、议案建议等方面作通俗易懂的讲解。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2023年县镇人大组织了21场次培训,参训代表达到493人次,有效提升了代表能力。”县人大常委会人代选工委干事王璐说。

抓家站当好热心人

“我家里的花椒树苗还有很多,你们能不能帮我找一下销路?”2023年4月13日,宁陕县太山庙镇龙凤村村民王远林,向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人员反映了自己面临的困难。

收到诉求后,该镇县人大代表高昌益、镇人大代表陈友明,迅速当起了农产品“推销员”,让王远林的花椒苗得到妥善销售。不仅如此,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还积极探路子、找方法、想点子,线下跑+线上推,联系销售渠道,帮助销售8种农特产品,合计销售6.08万元。

近年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镇建县补等措施,建成县级人大代表之家1个,镇级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0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40个,实现了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县镇村三级全覆盖,成为全县650余名四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履职述职的重要平台。

搭建平台是基础,发挥作用才是关键。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完善了代表联络站工作人员职责等联络站工作制度,依托代表联络站,深入实施联系代表全覆盖、服务选民全覆盖“两个全覆盖工作,通过联系走访掌握社情民意、互动交流沟通、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困难问题,实现县镇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零距离、常态化,让广大选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我身边”的获得感。

“我们坚持各创特色,精心指导各镇在联络站开展学习交流、主题接待等活动,有主题、有特色、显成效,努力在实现“一站一品”上下功夫,真正让联络站用起来、活起来。各级家站2023年共接待选民群众1600人次,收集意见891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10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忠华表示。

抓服务践行领路人

“人多了,矛盾自然也就多了。”县人大代表吴登平如是地说。宁陕县龙王镇河坪村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建成后,汇集了来自三个村的搬迁群众。

为了让搬迁户群众有归属感,吴登平发挥自身优势,在调处邻里纠纷中,主动承担起了安置社区的矛盾调解任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在安置社区建起了“老吴调解室”,很多“疑难杂症”都在吴登平手里得到了解决。在他的热心服务和引导下,河坪安置社区的民风越来越好,群众相处得越来越融洽,河坪村也成为了全镇民风建设的标杆。

近年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五带五做”活动和“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实践活动,动员、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投入乡村振兴主战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营商环境、民生实事、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监督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工作委员会联系县人大代表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三个联系”机制,实现全覆盖联系、全方位履职、全过程服务、全领域监督。“我们组织全县150名县人大代表和541名镇人大代表主动融入所在选区,联系服务选民5万余人,逐步形成了'代表在一线服务、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感情在一线培养、和谐在一线形成'的良好局面。”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爱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