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尾渐近,年味也近了。年也不是一下到来,是缓缓的,是渐渐的。秦岭南麓腹地,大街小巷的店铺里,传出热闹的音乐,商场张灯结彩,铺满喜庆的年货,从路旁走过时,各路美食的香味飘了一条街,闲逛或购物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夜幕降临,远处依稀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夜里不断绽放起五彩缤纷的礼花,父母时不时就问“什么时候放假”,年味越来越淡的感慨,也都在这欢腾的气氛中消弭。于是,心头涌起一片温情的思绪和感慨,记忆里那最让人眷恋的年味,又近了。


雪,是年的前奏。


记忆里的年,总要和雪有点关系。还是没有预告,渔湾村的雪悄然而至。


在推窗开门的一瞬,摆到你面前。除了丰盈的白,雪的到来更像是一笔淡墨,弥漫在村里,长安河水和石头变得朗润乌黑,秦岭山野的轮廓越发显露,一切都冰封起来,一切都尽数安眠。撑起一把伞,上面会落满雪的声音,低着头走着,一寸一寸地,人会靠近宁静、纯洁的冬天本身,然后嗅到年味。






仔细听,就会发现人们在传达下雪的消息时,语气是往上扬的,不同于雨落时无奈接受的尾音下降,是可以听见的开心与喜悦,以及积攒了许久的期待。想来应该是见过了秦岭的雪,备年也就更加心满意足。





在雪面前,山里人也会陷入纠结。纷飞的雪让寒意更加具象化,但人们的内心却是按捺不住的喜悦和兴奋,念叨着雪再大点,祈祷这岁末年初悄然而至的一场大雪,织成自然的棉被,滋润土地的轮回。


人们也会希望雪再小点,因为唯有如此,回家过年的人路上会顺利许多,赶上家里的团年饭。冬日寒浓,雪事里有着太多的羁绊与挂念。






殷实的准备,是为了年味聚合的圆满。


大山的年,从村里第一户人家杀猪开始,就已经拉开序幕。经过粗盐阳光作用,古老木香熏烤的腊肉,带着独特的烟熏味道,肥肉香滑软嫩,瘦肉嚼劲十足,油而不腻,咬一口腊味,年的开场更扎实,有味。


灌腊肠、卤熟肉、熏豆腐干、做枣糕、血粑粑紧随其后,都是陕南年夜饭中不可缺少的“硬菜”,也是每年相似的流程,人却过不厌烦。人们把对旧年的满足、对新年的期待,都寄寓在一颗颗谷物,一种种粗粝而质朴的颜色中,在锅中沸腾升温,一勺一筷都是含蓄又热烈的爱意。







爱是父母一辈的天赋,说出口时,他们却习惯缄默。于是,一些想说的话会在邮寄的纸箱里。都是自家熟悉的秘制味道,加点再加点,想尽办法补齐你的年味,就像女儿寄来的羽绒被,心意会双向奔赴。无论在哪儿,年味会从村口的公交车启程,跋涉千里,来到你身边。




写春联、贴福字、挂灯笼、剪窗花......古老又灵巧的手作,紧锣密鼓的行进着,带着红红火火的祝愿,更带来红红火火的年味,热烈、明亮,我们把对新年的祈愿放进一件件庄重的小事中。







年味,在集市里攒聚、热闹。


腊月,记忆里最工整的“年味气氛组”,赶集,备年里最不能错过的事项,特别是越逼近年关的赶集,越是热热闹闹、挨挨挤挤,那里的年味,有滋有味,可触可见。







隆冬的寒意驱散不了人们赶集的热情,走进宁陕县城,映入眼帘的红,满街涌动的人海,一路绵延的摊位紧挨着把年味拉满。集市总是这般闹哄哄,却能带给人心里真切的抚慰。


挑一筐脆生生的青菜,捡几斤色泽鲜亮的瓜果,买几条活蹦乱跳的肥鱼,看看不用生鲜灯加持就自然红润的鲜肉,选下干货店里炒香的花生瓜子,砍几节甘蔗为年加点甜,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只要袋子能装,就不怕提不走,为的就是过个热热闹闹的新年。







美食区收揽得差不多了,生活区还得再逛一逛。红对联,红灯笼,红色包装的鞭炮和各种各样的红色装饰,就连赶集的小娃娃辫子上,也系着红绳。灯花满市,挂起光亮,在一片尽捧万福的红里,来年的新诗写下。







新编的高粱秆扫帚足够扎实,扫扬尘可以一用,花棉袄和围裙是家里主事和掌勺的好搭档,必须添置,小捆的柴用来引火也更方便。几个转角,遇到熟人总要聊上一番,“都买了啥?”“金钱橘买了吗?”操着口音谈论起“往年子”的如何,聊着今朝的改变,顺便交换下年货清单,补充下自家风味。





置办年货是个体力活几条街下来,两手已经满满当当,还不包括寄存在熟人小摊里的内容,就近找个小店坐下,一个肉夹馍填饱肚子,又或者在广场晒晒太阳,和已经吃上年味糖果的小孩聊天,一起歇歇脚,待能量蓄满继续。





烟火里,年绚烂着升温。


一刹烟花,一岁热闹,一年新谣。人们对年的期待,从公历的跨年开始,便停不下来,也和烟花绽放时的声音一样,藏不住。


越是临近年的日子,渔湾村里的烟花也多了起来,人们对烟花的趋近,却并不会随着次数的增加而厌烦。像孩子一样雀跃着,忍不住的兴奋和激动,摇手招呼:“有人放烟花——快来看,快来!”




浸着墨的夜晚,忽然一束光起,直冲夜空,蓦地绽成烟花一朵一朵。霎那间,火树银花,星汉灿烂若出其中,继而似银河般坠落,人们会更加笃定“烟花向星辰,所愿皆成真”的祝愿祈福,那些明晃晃的光不止存进了眼里,还在心里架起了彩虹。


烟火盛放时,年味加浓,庆贺此刻跨过一年,人们也会在心里为盛大的过年留够位置,默数着时间的注脚,把期待积攒、延长。



新岁渐进,大山里的年味儿浓郁,掩不住的年味,藏在一个个自然而然的生活场景里,高挂的大红灯笼,阳台上晾晒的腊肠、腊肉,回村公交上的寒暄玩笑.......年以各种形式告诉我们,生命充满了劳绩,但年会与我们常在。



而年到了,就是要在一起,团圆不仅是空间上的,也是情感上的,都算。    这一点,从古至今,毋庸置疑。远在天涯海角的人,揣着一年来的辛苦所得,迫不及待地奔赴家乡,听到厨房里父母亲一边备着团年饭,一边唠着家常,    一年的疲惫辛酸尽扫,熨帖又安心。  


等到那一句熟悉的话响起——团年了。无论这一年过得如何,有没有成绩,宽厚的土地总给予我们滋养和成长,让岁岁年年,可盼可期。


新岁启封,美好常在

新元肇启,尽揽福运绵长



来源:鹿柴山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