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融媒讯(记者 党永霖 杜敏)金秋时节,宁陕大地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群众忙碌收获的景象,一幅幅丰收画卷正在徐徐展现。

走进梅子镇南昌村猕猴桃种植基地,饱满圆润的猕猴桃簇拥在一起,散发着淡淡清香,沁人心脾。农户们穿梭于藤架之下,将一个个成熟的果实熟练地从藤上摘下,分拣装箱、搬运发货,浸满汗水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种植的翠香猕猴桃有十余亩,能收一万斤,预计能收8万块钱左右。”带头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梅子镇南昌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兴平望着收获的猕猴桃满心欢喜。2018年,王兴平开始种植“翠香”品种猕猴桃,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提升猕猴桃种植管理水平,南昌村成立了“女王山种养殖”合作社,并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配送有机肥等农资,定期提供施肥、修剪、育苗管理等配套技术服务。

猕猴桃的种植和精细化管理不仅使得出产的猕猴桃品相好,味道香甜,还为附近的村民带去了收入。“我是周边的农户,从前期授粉开始,一直在园区里锄草打工,一天可以挣150元,不但可以把家庭照顾好,还能贴补家用。现在我天天都在这里摘果子。”梅子镇南昌村村民张小芳开心地说。

据悉,南昌村水源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今年2月,该村的“翠香”猕猴桃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我们村参与猕猴桃种植的农户有22户,种植面积500余亩。目前,已挂果300来亩,预计产量有8万斤左右、收入60万元左右,户均增收3万元左右。”梅子镇南昌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兴平说。

 据梅子镇副镇长陈登兵介绍,对于猕猴桃产业发展,该镇主要从两个关键环节发力,一是抓种植技术指导,邀请技术专家到田间培训指导。二是加大猕猴桃产品宣传,帮助农户销售。目前梅子猕猴桃已成为梅子的一张名片,农户的收入也大大提高。

在城关镇贾营村村民邓安定的稻田里,水稻长势喜人,满田尽披“黄金甲”。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迎风摇曳,他们忙碌穿梭在稻田里,一茬茬水稻被源源不断地“揽入怀中”,割稻子、打稻谷、搬运,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我们正在收谷子,一亩多田的谷子,请了6个人,大概能收1300来斤。”妻子王明芝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为改善播种多年的稻种退化现象,宁陕县大力引进推广水稻新品种试验种植,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贾营村作为新品种水稻试验田种植地,水稻亩产达到1300斤左右,比其他品种亩增收12%左右。

来到宁陕县玉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丰收的氛围正浓,棚内一排排食用菌菌包摞得整整齐齐,一朵朵“小伞伞”钻出菌棒,模样喜人,清新的菌香扑面而来,菇农忙得不可开交,一步一弯腰,小心翼翼地将摘下的香菇装入筐中。

“我今年做了两万来袋香菇,目前已经卖了有四五千斤,两万多块钱,产量也还可以。”宁陕县城关镇青龙娅村村民王光堤说,自宁陕县玉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成立他就加入进来,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自己出产的香菇根本不愁销路。

自2014年成立合作社以来,已累计带动了30多户农户发展食用菌,每户每年能增收两三万元。今年连同去年的夏菇,已经卖了有一百多万。“这个采的是秋菇,才开始采的有半个来月,大概卖的有二十多万块钱,有四五万斤。每天工人采菇加起来有二三十人。”据宁陕县玉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法人黄厚琴介绍。

截至目前,宁陕县玉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建食用菌大棚130余个,主要种植秋菇和反季夏菇,每年每户栽培食用菌2万袋,带动农户在合作社务工,每年可以增收1.5万元。

“我今年在这里做活,做了100多个活,120一天,挣了1万多块钱,”贾营村四组村民钟家连说,在合作社工作还比较稳定,离家近,收入也还可以。

青龙娅香菇小镇立足于适宜香菇等各类食用菌生长的独特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打造出属于宁陕的特色菌菇产品。“宁陕香菇”品牌于2022年4月28日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取得了“国”字号的“质量认证”。

“下一步,城关镇将在食用菌精深加工、完善下游产业链上下功夫,开发香菇酱、香菇果脯、香菇酱油、香菇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香菇主题民宿”,城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赖忞昱介绍说,将致力把园区打造为集菌种研发供应、技术服务、生产种植、精深加工、康养民宿、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采摘猕猴桃的喜悦、稻田里丰收的笑脸,香菇大棚里忙碌的身影,都是宁陕大地忙碌秋收的缩影,各种农业产业的发展在给群众带去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为增收提供了途径。

近年来,宁陕县坚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适度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着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不断升级新设备,引进新品种,更新新模式等多种方式,多措并举,助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