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阮山
冯传兵今年31岁,宁陕县梅子镇安坪村的在册贫困户,去年年底,他成为了县上聘任的812名生态护林员中的一员,通过镇上帮扶,他又创办起了自己的养殖场。今年夏天,看着即将能为自己带来收益的一栏兔子,他喜形于色:“每年巡山护林有7000元的固定收入,这兔子今年起码能给我带来一万多块钱毛利润,不出三年,我一定能脱贫!”
近年来,宁陕县充分利用林地资源、非木质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采集、旅游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游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00余个,带动覆盖贫困户2183户发展产业,贫困户人均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收入达到3200元以上。
“6亩水田,2600斤稻子收入6500元;养4头猪收入11000元。”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村民李名金清点着上半年的收入,乐得合不拢嘴,他说多亏了村上让他参加农产品合作社,种的生态稻子和养的生态猪不仅有了销路,而且还卖出了好价钱。今年年初,他主动申请退出了贫困户,还在集镇安置点买了新房。
海棠园村的脱贫路也是宁陕县实施“支部+X+贫困户”党建扶贫模式的缩影,将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推动支部破难题、党员树标杆、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取得了“党建落地生根、贫困摘帽拔根”的成效。
该县将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脱贫资源,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特色脱贫之路。秦岭开发的“蒿沟模式”,带动了山林经济和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全村发展农家乐96户、个体运输业57户、冷水鱼养殖21户,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社区性开发的“皇冠模式”,采取市场化运作,依托企业实施社区性开发,引导搬迁群众发展农家乐及三产服务业,全村32户123人通过景区建设搬迁实现脱贫。协会+农户的“元潭模式”,依托菌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110户,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股份制开发的“漫沟模式”,以山林资源、投资入股,按股分红,带动56户173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漫沟天成渔业专业合作社已入选为全国61个“协会+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之一。景区依托型的“八亩模式”,围绕悠然山景区建设,有效地带动了八亩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原文链接:http://sjk.akxw.cn/akrb/html/2017-06/30/content_18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