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6月29日电(记者蔡馨逸、李华)29日上午,在位于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宁陕县响潭沟,13只经过野化训练的人工繁育林麝相继冲出笼门,奔向郁郁葱葱的秦岭深处。这是陕西首次野化放归人工繁育的林麝。回归大自然的林麝奔向郁郁葱葱的秦岭。(新华社记者蔡馨逸摄)
 

     林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金钱豹共称“秦岭六宝”,其分泌的麝香是珍贵中药材。目前,陕西人工养殖林麝存栏量超过1.3万头,为野化放归提供了充足的种源。
     陕西省林业厅厅长李三原介绍,此次放归的13只林麝身体健康,经过一年的天敌躲避、识别人类威胁、饮食调整等野化训练,已具备了较强的野外生存能力。此次的放归地曾是野生林麝的栖息地,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良好,且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有效避免人类活动对林麝的惊扰。
     放归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将利用GPS项圈、自动感应红外相机技术等,对回归自然的林麝进行监测和野外巡护,了解他们的生活规律、栖息地选择、繁育等情况,为更大规模的野化放归提供科学依据。
     将人工圈养繁育的野生动物经过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是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副司长王维胜表示,首次放归人工繁育的林麝,标志着我国麝类保护开始走上人工繁育反哺野外种群的新阶段,是全面推进林麝野外种群恢复的第一步。
     据了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和人类乱捕滥猎,林麝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一度处于濒危状态。经过多年的栖息地生态建设,目前陕西野生林麝有4000头至4500头。

 

     工作人员将佩戴好GPS项圈的林麝装箱。(新华社记者蔡馨逸摄)

     工作人员给林麝佩戴GPS项圈,用于放归后的监测。(袁景智摄)


 

     工作人员将林麝装箱运至放归点。(袁景智摄)

     13头经过野化训练的人工繁育林麝放归大自然。(袁景智摄)
 

原文链接: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share/index.html?docid=1996197&channel=weixin&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