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党永霖 杜敏 赵晓骞

近年来,宁陕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县情实际,大力发展山林经济,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推动“菌药果畜”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农业增长突破口和着力点,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走进太山庙镇双建村大红袍花椒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枝繁叶茂,一簇簇饱满油亮的花椒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散发着浓浓椒香。趁着晴好天气,椒农们正忙着采收、剪修、除草,丰收的喜悦让他们乐开了花。

项林萍是本地村民,花椒种植让她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平时我在家就照顾老人,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今年这时候花椒园采摘,我在这里务工,这是个好活路。一天有一百二三十元的收入,我很高兴。”项林萍开心地说。

和项林萍一样,在双建花椒合作社的带领下,不少村民开始自发种植花椒。合作社定期安排技术工人下到田间地头传授新型标准化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保证花椒园的健康发展。

据双建花椒合作社负责人李支才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8月,合作社总户数是125户,覆盖全村七个组,花椒园的花椒今年长势很好。

双建村大红袍花椒以“穗大粒多、皮厚肉丰、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味适中”而小有名气,逐渐成为双建村长期坚持的特色产业,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让当初的零星种植向规模化种植发展,有效激活了农村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富民兴村的道路。

“自花椒合作社成立以来,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随着本村的花椒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劳动力50余人,今年全村花椒产业收入预计达到50万元。”双建村党支部副书记黄仁山表示,下一步将加强花椒园的科学管理,不断引进新型种植栽培技术、注重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促使产量逐年提高,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愿景的实现。

眼下,正值农作物快速生长、抢农时促丰收的好时节,宁陕各地的鲜食玉米更是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来到宁陕县江口回族镇江河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只见一垄垄青翠欲滴的庄稼地里,成行成列的鲜食玉米郁郁葱葱,一个个浑圆的玉米棒颗粒饱满,昂着骄傲的“头颅”,微风吹过,玉米穗迎风摇曳。

江口合作社负责人王显章正穿梭在玉米地中,忙着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护,为丰收做足准备。

他一边指着玉米一边说道:“我们今年种的是荆彩甜的品种,长势非常旺盛,我们一定能卖出好价钱。”

据悉,为落实鲜食玉米产业项目,江河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320亩,建成了鲜食玉米产业园区,有效推进了撂荒地治理208亩。

江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喜说:“自种植鲜食玉米以来,带动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为群众提供劳务收入12万元,土地流转费用16万元。”

除了鲜食玉米种植,养殖牛羊也是江口镇的一大特色产业。离江河村玉米种植基地不远处,便是宁陕伊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是全镇首个定位于民族特色畜牧养殖、农作物种植、生态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现代企业,合作社主要为良种肉牛养殖。曹传敏是牛场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江河村干部和乡贤。在他的带领下,牛场的发展不仅越来越好,当地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我们现在有牛100余头,每年为贫困劳动力增加劳务收入十几万元,下一步就是要把产业提质增效,做强做大。”宁陕伊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传敏说。

今年以来,江口回族镇大力推广“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式采购、多渠道销售等方式,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

“下一步,全镇一方面积极做好产业服务指导,确保在规范用地、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不出问题;另一方面,加大产业推进支持力度,将各级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和保护龙头企业的主动性。”江口镇党委副书记王培旭满怀信心地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宁陕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持续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

“全县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园区115个,发展食用菌1300万袋,种植猪苓1.7万亩、天麻 1.4万亩、魔芋4.5万亩,累计发展核桃、板栗等林果35万亩,养殖中蜂3.5万箱,村村有特色、户户有产业。下一步,将锚定共同富裕目标,继续壮大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宁陕县中药材和食用菌发展办公室主任郝明金说道。

据统计,2023年一季度,宁陕县农业总产值2.12亿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3元,增幅7.3%,居全市第一,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来源:安康日报http://sjk.akxw.cn/epaper/read.do?m=i&iid=2394&eid=17201&sid=10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