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力和竞争力。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日趋完善,地区间产业政策趋于公平,过去靠创造政策洼地吸引投资的方法不可持续,营商环境在推动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愈加凸显。全国各地当前都在竞相发力拼环境,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就会涌向哪里。形势逼人、形势催人,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的重要意义,释放大抓服务的强烈信号,进一步擦亮“营商环境最安康”金字招牌,在创优生态中激发发展活力、增添发展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要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些年,全市深入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有效提升了办事便利度、招商吸引力,全市市场主体总量持续稳定增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仍然存在物流、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不足,对项目、企业、人才的吸引力有限等短板。我们要对标一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惯性思维,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持续简流程、减环节、压时限、提效率,在优化政务服务上取得新突破,用实际行动赢得企业和群众的“称心如意”。
优化营商环境要精准高效释放政策红利。营商环境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真金白银”让市场主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守契约精神,绝不靠“空头支票”吸引企业,综合考虑发展实际、财力状况和招商所需,针对行业发展最关键、最急迫的问题,精准出台便民利企政策,多渠道、分专题把各类政策宣传到企业,让政策“免申即享”、快速直达。要深入开展政策落实障碍清理行动,对落实政策不力、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严肃追责问责,倒逼政策执行更加到位、更加高效。
优化营商环境要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最能稳定预期、增强信心,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要把准执法司法尺度,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硬支撑”,营造更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完善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划清“安全区”“红线区”,鼓励领导干部与企业家正常交往,当好贴心服务的“店小二”,引导企业和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厚植法治土壤。
优化营商环境要发挥比较优势、强化要素保障。要畅通现代物流大通道,加快形成横贯东西、联结南北的物流大通道体系,不断为市场主体降成本、增效益。要提升园区平台承载力,着力构建集政务事项办理、人才招聘、法律服务、政企沟通交流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提高资源配置有效性,我市资源有限、财力不足、土地稀缺,在要素保障上要加强市级统筹,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人人都有责、人人应尽责,全市上下要树高标准、加快节奏、坚决行动,持续将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引向深入,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让安康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用一流的营商环境激发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新动能。
来源:安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