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已归笼 是诺如病毒高发季节 那么诺如病毒有哪些特点呢? 又是如何传播的?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又该如何预防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并且所有人都普遍易感该病毒。尤其是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极易引起暴发疫情。 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持续时间短,因此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反复感染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10月到次年3月是我国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每隔 2~3 年还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诺如病毒新变异株。 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诺如病毒的特点是什么? 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和儿童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症状有所区别,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居多。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为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诺如病毒胃肠炎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只要18个病毒粒子,就可以传染!一个人感染后排出的粪便中1克就有数十亿个病毒粒子!也就是说钉子头那么大点的带毒粪便,就可以引起规模巨大的暴发疫情。此外,它不放过任何年龄段的人,尤爱攻击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和儿童,总喜欢将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的人员“一窝端”。 01 吃了或喝了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02 和病例同处一个通风不良的室内,吸入被污染的气溶胶(粪便或呕吐物应急处置不当产生的气溶胶)。 03 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后不洗净双手就吃东西。 04 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者。 诺如病毒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能耐低温、耐酸、耐酒精类消毒剂,不易杀灭。 诺如病毒是单链RNA病毒,每一次复制繁殖就有很大概率出现碱基对错配现象而产生变异,导致人体对不同型别诺如病毒之间的交叉免疫力差,感染后短时间内仍会感染其他型别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常被误以为是“食物中毒”或“胃肠型感冒”。实际上,西安本地经食物和水传播引起的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很少,大部分疫情都是经气溶胶和密切接触后的粪口途径传播的。但是任何食物和生水未经过煮熟或处理都有可能被诺如病毒污染,而这类暴发疫情的规模往往会很大! 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后症状以呕吐为主,其次是腹泻、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症状,有的儿童甚至只有呕吐症状;成人以腹泻为主,其次为呕吐等症状。临床医生多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或胃肠型感冒。诺如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较短,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病程一般呈自限性,持续1-3天即可痊愈,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脱水症状而死亡,但经对症治疗可快速康复! 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干预措施。诺如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所以极易反复感染。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应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认真洗手3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不能代替洗手。 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高风险感染诺如病毒的食品应保证彻底煮熟。 如果家人感染诺如病毒,则患者应使用自己的饮食用具及生活用品,尽量不要与家人密切接触,尤其注意不要制作食物,不要照顾老人和婴幼儿。 诺如病毒胃肠炎病人患病期间最好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2天,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尤其要注意,如厨师、护工、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等。 发生诺如病毒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重点对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置,对被患者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严格消毒,最常使用的是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最有效。需注意的是酒精类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含氯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有效。那么应该如何对病人呕吐物、粪便污染物品进行消毒呢? 用纱布、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置于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处理。 厕所马桶可倒入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再处置。 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 集体单位打扫厕所和卫生间的拖把和抹布等清洁工具应专用。处理患病人员的呕吐物和粪便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戴口罩和手套,要做好个人防护。 对于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毛巾、衣服、桌椅等,可进行高温煮沸、暴晒和紫外线消毒。
来源:安康疾控